【教育要聞】非華語生中史新課綱 略教史事專攻文化
2019-07-18 00:00
因應部分非華語生中文程度稍遜,文化差異令他們未必對中史科課題感興趣,當局推出非華語生的調適課綱,把初中課程重新分為「概覽式課題」及「重點課題」,前者將歷朝政治演變濃縮,比如秦漢部分,在本地生課綱涵蓋秦統一六國、焚書坑儒等中央集權措施、楚漢相爭等史事,簡化為「秦漢兩代的政治發展概況」,教師毋須深入講解不同史事由來與發展。屬近代史的五四運動、西安事變、共和國初期的重大政治運動與文革等均「毋須獨立解說」,意味教師可以略教。
釋放的課節將聚焦於「重點課題」內,主要涉及中外文化交流互動,比如兩漢通西域、石窟藝術、玄奘西行等,其次是「香港發展」的部分,比如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課綱要求教師「只須提及歷程中重要的大事便可」,包括英國首相訪華、簽訂聯合聲明、香港回歸及成立特區政府等;至於改革開放,只須提及相關「目標、重要經濟措施及成就」。又建議教師改寫部分中史常用詞彙,比如「淪陷」可改為「被佔領」、「張弛」改為「上升與衰落」,讓非華語生更易理解。當局明年起分三年逐級推出調適課程教材套,並推出配上英文字幕的教育電視中史及文化節目,協助教師施教。
取錄較多非華語生的明愛馬登基金中學,中史科教師林龍指,非華語生的學習差異大,以往學校以校本形式調適該科課程,而學生對中史課題多有學習困難,「確實不容易,因為他們沒有文化背景」。他認為經調適後的新課綱內容較為淺白,概括簡略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相信學生更易掌握,「尤其更強調文化交流,改變他們以往覺得中史科跟自己無關的想法」。他指坊間沒有專為非華語生的中史教科書,教師需要自編教材,近代史以往未必觸及,期望當局提供支援。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