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關注或侵私隱 智慧燈柱三功能不啟動
2019-07-17 00:00
內地擬設「社會信用體系」,最近港人對本港設立智慧燈柱亦表示疑慮,擔心收集個人資料問題。資科辦、路政署、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昨日向傳媒解構智慧燈柱所含技術與私隱問題。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有見市民對部分應用可能涉及私隱的關注,智慧燈柱有三個功能將不會即時啟動,包括環保署以攝影機協助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黑點、運輸署的藍牙交通探測器,以及攝影機收集車牌號碼計算不同類別車輛使用道路數量。
就市民最關注的攝影機鏡頭,資科辦表示,現時五十支已安裝的智慧燈柱中,有二十一支設攝影機,不過運作中的鏡頭只有兩支,分別位於九龍灣常悅道一個十字街口,以及啟德承啟道。黃志光解釋,這兩個全景攝影機,會收集實時交通數據,當中每隔兩分鐘作交通快拍,影像會於燈柱內處理,將高清影像降低其解像度,並傳送至「資料一線通」(data.gov.hk)後,隨即刪除,輸出的低清圖像不會辨認出車牌或人臉。
LSCM副總監黎振偉亦解釋,用於燈柱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研發,裝置只是電子標籤,發出訊號,沒有收集數據的功能,也不能讀取其他裝置的資料。其中一個用途是配合視障人士手杖系統,為視障人士導航。至於藍牙傳送器只用作提供定位服務,例如為市民和遊客提供附近地點的公共設施資訊。
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昨亦澄清,燈柱僅收集城市數據,數據會開誠布公上載「資料一線通」。至於在同一街道設立多支智慧燈柱,目的是配合香港未來發展5G服務,預留空間予營辦商在燈柱最上端安裝小型基站,並提供免費Wi-Fi服務。他強調,政府每走一步都諮詢過私隱專員公署,並會遵守《私隱條例》,智慧燈柱推行前分別諮詢立法會及當區區議會,在有用數據和私隱保護中取得平衡,在建設智慧城市中,努力與市民達成共識,如有需要將考慮延遲或「一步分兩步行」。
黃志光補充,政府將於未來一至兩個月設立諮詢委員會,邀請業界技術專家、私隱專員及網絡安全專家審視燈柱項目及功能安排,討論如何在技術層面釋除市民憂慮,之後才到區議會諮詢。他強調,在未有共識前,不會啟動現時停止使用的三項功能,往後新燈柱亦暫時不會安裝攝錄器材。另外,所有燈柱資料都不會交到第三方,包括警方及執法部門。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