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長者住房 房會增215公屋單位

2019-07-04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可供興建公屋的用地漸見不足,房委會因應最早期的長者住屋一型設計單位空置率高企,而逐步將其改建為普通公屋單位,以善用公共房屋資源。房委會指,截至今年三月,通過改建相關附屬設施,增加了二百一十五個公屋單位,分布於三十三個屋邨。當中三十七個位於租者置其屋屋邨的單位,更由現居租戶購入,為房委會帶來約一千四百萬元銷售收入。

於九十年代推出的長者住屋,最早期的設計為一型,它將一般公屋單位內部分隔為兩至四個較小單位而成,廁所及廚房設施共用,而住宅大廈內提供廿四小時福利員服務。由於這類型長者住屋沒有獨立廚廁,受歡迎程度一直偏低,其附屬設施使用率下降,因此房委會決定逐步將單位轉型,以善用公共房屋資源,增加房屋供應。截至今年三月,房委會已收回四千三百八十八個一型設計單位,並改建為一千六百一十五個公屋單位。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隨着一型設計單位逐步轉型計畫推出,加上福利員服務終止,多項附屬設施,例如舍監辦公室、休息室或活動室、福利員宿舍及儲物室等,均有使用率偏低的情況;有見及此,房委會重新檢視這些設施的使用情況,認為將其改裝作一般公屋單位,技術上實屬可行。

通過有關方式,房委會增加了二百一十五個公屋單位,以上單位分布於三十三個屋邨,包括租者置其屋屋邨,當中有三十七個單位由現居租戶經租者置其屋計畫購買,為房委會帶來約一千四百萬元銷售收入。房委會指,將會密切監察一型設計大廈餘下附屬設施的使用情況,並繼續物色適合的設施,改建為公屋單位,以盡量善用房屋資源。

為了增加公屋供應,運房局局長陳帆早前曾指,房委會正進行研究,首先會檢討公共屋邨的地積比率是否用盡,以及有沒有一些空間進行加建或改造。他強調,在考慮的過程中,亦會考慮到現有住戶的居住環境、通風及整體交通安排,所以視乎實際情況才可作出決定。公屋聯亦一直倡議,利用屋邨使用率不高的設施興建「插針樓」,撥作綠置居用途,並讓原區居民優先選購。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