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黑洞觀測計畫 兩岸科學家功不可沒
2019-04-11 00:00
據悉,中國科學院下屬的上海天文台、雲南天文台等機構,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還有台灣大學等,都有參與這項對黑洞的研究項目「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無線電天文研究所所長岑蘇斯表示:「我們也希望,未來中國能有更多新的毫米波望遠鏡參與進來。」他又稱,研究員未來還會擴大陣列望遠鏡的數量規模,提高靈敏度和解像度,「繼續觀測兩個黑洞在不同階段的變化,甚至對新的黑洞進行觀察,拍攝新的、質量更好的照片」。
上海是發布這一重大成果的城市之一,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特別研究員祖穎認為,這是對中國現代天文學飛速發展的肯定,如上海天文台的無線電望遠鏡參加了EHT前期的一些調試工作,還有部分科學家參與了EHT的研究。
此外,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從去年起憑籍格陵蘭望遠鏡也加入了這項黑洞觀測計畫。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執行負責人陳明堂曾表示,格陵蘭望遠鏡是由中研院天文所團隊主導改裝望遠鏡以適應嚴寒環境,並聯同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中心」,將望遠鏡移送到格陵蘭完成架設。格陵蘭望遠鏡去年與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陣列、智利的「阿塔卡瑪毫米波」與「次毫米波」陣列連線觀測。口徑十二米的格陵蘭望遠鏡,是目前唯一位於北極圈內的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
陳明堂還指出,想要用望遠鏡看到黑洞,需要極佳的解像度,因此技術門檻很高。第一,必須要有將近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第二,望遠鏡接收的頻率,必須是頻率很高的電波。而高頻率的毫米波、次毫米波天文儀器,直到過去十幾年,技術才成熟。正因要接收的電波頻率很高,必須擺在非常乾燥的高山,因為山上大氣透明度比較好,才比較能看清楚天象。在這些考量下,他們決定在格陵蘭架設望遠鏡。因為這個新地點,必須距離夏威夷和智利原有的兩組望遠鏡夠遠,又要在乾燥的高山,又要考慮交通、基建設施等。在排除沒有符合條件高山的紐西蘭,以及沒可用基建設施的阿拉斯加後,決定選址格陵蘭。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