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黑洞观测计画 两岸科学家功不可没

2019-04-11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拍摄首张黑洞照片,中国内地和台湾科学家功不可没。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无线电天文研究所所长岑苏斯肯定了中国同行的贡献,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直接参与了位于美国夏威夷的「东亚JCMT望远镜」对黑洞的观测,中国其他科研机构的多名研究员也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后期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此外,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从去年起凭籍格陵兰望远镜也加入了这项黑洞观测计画。

据悉,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机构,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有台湾大学等,都有参与这项对黑洞的研究项目「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无线电天文研究所所长岑苏斯表示:「我们也希望,未来中国能有更多新的毫米波望远镜参与进来。」他又称,研究员未来还会扩大阵列望远镜的数量规模,提高灵敏度和解像度,「继续观测两个黑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甚至对新的黑洞进行观察,拍摄新的、质量更好的照片」。

上海是发布这一重大成果的城市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别研究员祖颖认为,这是对中国现代天文学飞速发展的肯定,如上海天文台的无线电望远镜参加了EHT前期的一些调试工作,还有部分科学家参与了EHT的研究。

此外,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从去年起凭籍格陵兰望远镜也加入了这项黑洞观测计画。格陵兰望远镜计画执行负责人陈明堂曾表示,格陵兰望远镜是由中研院天文所团队主导改装望远镜以适应严寒环境,并联同哈佛大学「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中心」,将望远镜移送到格陵兰完成架设。格陵兰望远镜去年与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阵列、智利的「阿塔卡玛毫米波」与「次毫米波」阵列连线观测。口径十二米的格陵兰望远镜,是目前唯一位于北极圈内的次毫米波天文观测站。

陈明堂还指出,想要用望远镜看到黑洞,需要极佳的解像度,因此技术门槛很高。第一,必须要有将近地球那么大的望远镜;第二,望远镜接收的频率,必须是频率很高的电波。而高频率的毫米波、次毫米波天文仪器,直到过去十几年,技术才成熟。正因要接收的电波频率很高,必须摆在非常乾燥的高山,因为山上大气透明度比较好,才比较能看清楚天象。在这些考量下,他们决定在格陵兰架设望远镜。因为这个新地点,必须距离夏威夷和智利原有的两组望远镜够远,又要在乾燥的高山,又要考虑交通、基建设施等。在排除没有符合条件高山的纽西兰,以及没可用基建设施的阿拉斯加后,决定选址格陵兰。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