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夥伴協作中心 助20小學推理財課程
2019-03-05 00:00
「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畫」是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委託中大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推行的學校計畫。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是首年五所先導小學之一,獲中心提供十萬元資助,把理財教育融入課程及課外活動,比如小六的「非學科課程統整」,要求學生扮演社會企業家,各人眾籌集資每組四百元,打造特色攤位。常識科科主任曾瑞麟指,學生以販賣產品或食物,為非牟利團體籌款,「小學生從未寫過預算,要在不同超市格價,有學生更去『執笠倉』低價買筆記簿,再加入設計賣給低年級生」。
過程中考驗他們是否精明,全程現金找贖,曾瑞麟笑稱改變同學的金錢觀念,「不少學生明白每一蚊是辛苦打拼得來」。另一個理財實戰體會,是為學校籌款的「舊書墟活動」,各組為籌款目標各出奇謀,有學生想到買滿五十元便可抽出折扣券、不同時段有不同折扣等,最終全校籌得逾八千元,打破歷年記錄。
現有課程方面,校方在小三中英文科加入理財元素,比如中文科要求學生閱讀有關麵包師傅的故事,背後思考經營麵包店有哪些成本、消費者買麵包應考慮甚麼因素等;英文科讀本提到主角為家人搜羅禮物,引導學生思考在有限預算下,如何滿足各人需要。曾瑞麟指,學校亦舉辦活動讓學生反思同學失物亂丟的情況,「失物找不到,結果是繼續消費,甚不環保」。另外,境外交流團的工作紙,加入開支預算表外,亦要求學生查閱港元與人民幣匯率。
以往一般小學把理財列為常識科課程,校長徐俊祥稱理財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部分,應是跨學科及結合品德教育,「我們並非強調教學生如何賺錢,而是如何駕馭金錢」。負責計畫的中大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稱,期望三年發展二十所小學為「卓越模範教學中心」,同時舉辦校本家長工作坊、跨校交流等,把經驗傳給更多學校,自小培養學生的理財素養與品德。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