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減負」戰線 擴至課外興趣班

2019-02-18 00:00

程尚達早前提過,立法會在農曆新年前通過「落實多元教育,紓緩學生及家長壓力」的議案,議員們關注學童壓力,教育局昨再出招,在網上專欄「局中人語」撰文,指坊間「奧數」等課外活動,只是重複操練,要求學生強記比賽技巧,而忽略學習興趣。對比以往「減負」焦點在於校內功課習作,當局首次把戰線拉到課外訓練課程或補習班,值得探討。

教育局昨上載題為「適切的校內外學習活動,培育資優學生多元智能」的文章(詳見F2版),批評坊間不少收費不菲的「奧數」課程,不理會學生有否數學天分,只以操練比賽取分技巧為主,是「揠苗助長」,未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難能力,無助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更令學生感到「吃不消」。文中提到,不少家長誤以為替子女安排密集的校外訓練課程或補習班,便能提升學習表現及啟發潛質,往往忽略子女的興趣及專長,建議他們與學校及教師溝通,確定子女在某範疇擁有資優的特質,才考慮安排參加培訓課程。

今次撰文是首次聚焦於課外活動與補習班,與以往把減輕學童壓力的重點,放在校內的功課量,以至最近呼籲前線小學教師批改學生寫字作業不宜過於嚴苛,以免學生「望字生畏」的焦點不同。實際上,家長望子成龍、不甘子女落後人前的心態,令坊間收費課程大有市場,有奧數補習班更標榜「普及奧數」,強調要訓練學生解難技巧與邏輯思維,家長以為操練數學題便能「熟能生巧」,加上安排子女參加坊間的「奧數」比賽,令這些收費課程大有市場。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在立法會,公開要求家長反思,是否一邊埋怨壓力,一邊卻為子女安排課後補習班及興趣班。事實上,要減輕學童的學習壓力,達到「減負」效果,單靠學校層面成效不顯著,正如有學校減少功課量,即被家長質疑影響子女學習,甚至有家長在書展搶購練習,顯然要達至「減負」,關鍵是改變家長認為操練不嫌多的心態,始能為學生拆牆鬆綁。

歸根究柢,本港學習環境充滿競爭,家長設法為子女增值,參與校外訓練課程或補習班亦是無可厚非,但重點是兼顧興趣及能力,否則還未「贏在起跑線」便在人生馬拉松不支倒地,令人深思。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