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理大研發新技術 監測鐵路提升安全

2019-01-2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鐵路運輸追求安全、準時及舒適,理工大學獲研究資助局研究影響基金撥款近五百九十萬元,研發多項保障鐵路系統技術與方法,包括研發自主供電的智能阻尼器、監察車輪光滑度系統、防止信號受電磁波干擾等技術。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強調,相關研究不是針對港鐵近年故障,而是着眼於更先進的新一代技術發展。

研資局早前公布一八/一九年度研究影響基金的撥款結果,理工大學佔了三分之一,有十個撥款申請獲資助,金額逾六千五百萬元,是各校之冠,其中近五百九十萬元用以支持與城市大學合作的鐵路技術研究項目,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建構應用於高鐵及城市鐵路的「智能軌道交通」。

理大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倪一清指,研究包括六大任務,涵蓋鐵路系統的多項方面,比如為預測列車動態特性和輪軌磨損演變,建立三維立體輪軌接觸計算模型,並開發車輪損傷識別的線上監察系統,以車上傳感器,即時把輪軌狀況的數據匯報給控制中心,以便盡快更換老化組件;團隊亦開發自主供電的智能阻尼器,減緩行車時的震動,讓旅程更為舒適。他指正與鐵路公司及製造商合作,期望日後有個別的鐵路新技術來自理大研究,而新加坡已應用理大開發的輪軌監察系統。

六大任務之一,亦涉及影響鐵路穩定性的信號干擾問題,參與研究的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柯少榮解釋,列車供電與馬達均會產生電波,訊息易互相干擾,正研究吸收或屏閉電磁波的材料及新技術。被問到相關研究,與近年港鐵接連發生嚴重故障有否關係,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強調,大學研究「不是解決現在的問題,而是解決下一代的問題」,他舉例指,同獲基金撥款逾九百八十七萬元,與香港大學合作研究粵港澳大灣區超快大面積經濟填海造地,關注是嶄新的填海技術,而非覓址填海。

另外,衞炳江透露,理大兩所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的聯合實驗室,將於今日揭幕,包括從事演算法基礎研究、統計學及金融數學等的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重點則在於污染治理、城市群環境與健康等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