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個案創21年高 當局倡孕婦接種疫苗
2019-01-10 00:00
患上百日咳的人士初時或未有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水、打噴嚏和咳嗽;當咳嗽日益嚴重,會妨礙病人飲食和呼吸,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本港六十年代起接種百日咳疫苗,近年患上百日咳的個案只有小數。不過衞生防護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百日咳感染達一百一十宗,較前年的六十九宗,急增六成,為二十一年來新高。翻查資料,由九七年至前年,本港每年從未錄得過百宗百日咳感染,九八年更只有三宗。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去年過百宗感染百日咳個案,有近四成患者是六個月以下嬰兒,亦有十多宗涉及兩個月大或以下嬰兒。雖然未有患者因百日咳死亡,但有個案須接受深切治療。去年個案中最年老患者是八十一歲,近年多了成年人傳染嬰兒個案,相信是疫苗保護率按年下降。
他表示,參考世衞及其他國家做法,建議孕婦可在懷孕二十七至三十四周期間接種百日咳疫苗,孕婦可在十四日後產生抗體。委員會主席周鎮邦指出,母親不會直接將抗體由胎盤傳給嬰兒,但可以透過餵哺母乳將抗體傳給嬰兒,有效期可達半年;亦避免母親染上百日咳傳染嬰兒,所以懷孕期未有接種百日咳疫苗亦應在產後補打。
周鎮邦又指,嬰兒在出生兩個月後才開始接種疫苗,半年內接種三針後才有免疫力,所以嬰兒在出生後頭兩個月有很大機會受感染,死亡率較高,因此要關注新生兒童的情況。
他又指,全球暫時只有香港及韓國須注射六針百日咳疫苗,更認為有關措施是相當足夠,加上最後一針是孩童在小六時注射,會研究青少年有無需要再補打。
另外,去年一名女子接受肉毒桿菌注射後昏迷死亡,涉及一名八十六歲醫生,醫委會昨討論高齡醫生是否仍適合執業,會後決定不會為醫生執業年齡設上限。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在會前表示,年長醫生經驗豐富,但做手術要反應快,建議醫生達某個年齡要定期檢查身體和精神狀況,不過醫委會認為難有準則釐定,不建議強制年老醫生驗身。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