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培僑小學長假無功課 專題研習培養自學

2019-01-0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政府倡長假期應減少抄寫式功課,讓學生以閱讀取代長假期功課,增加休息時間。事實上,近年不少學校已著手改革功課政策,實行長假期無功課多年的培僑小學可謂走在前線,校長吳佳筠表示,現時學生在暑假已沒有既定功課,取而代之是鼓勵自學的專題報告,特點是從學生的興趣特長出發,認為有助加強他們的深度及自主學習能力。

自製風扇、研究益生菌……這些是培僑小學學生的暑期作業,沒有內容、格式、主題和科目的限制,全部由學生根據興趣自主設計。二千年創校的培僑小學,校長吳佳筠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學校一直於暑假以假期專題研習,取代一般的暑期作業,「因為不希望學生整個暑假都去玩,亦不想全部用來做練習,那樣就失去假期的意義。」

她舉例,學生曾以益生菌為主題作研究,並親手培植不同種類的益生菌,「這些在平時上堂未必有空間去做,但學生在暑假可通過動手做實驗和資料搜集,增進課外知識,及建立自學能力。」亦有學生從生活入手,自製再造紙、風扇,甚至研究手沖咖啡和機沖咖啡的分別,盡顯創意。

至於其他假期,例如聖誕節和復活節的功課安排,吳佳筠指,短假期會有不同科目的功課,但亦有自主學習的專題研究,不過形式和要求較暑假的簡單,學生亦可以組別形式完成假期專題,例如幾個同學一起學拍片剪輯或跳舞等,同時鼓勵他們多閱讀。對於低年級學生,學校會提供簡單指引,協助他們設計學習目標。

當完成假期專題後,學生須將成果放上網,並由同儕互評。吳佳筠表示,學生在評論別人的成果時,既可了解其他人在暑假有甚麼興趣活動,亦可以從中獲得新知。她亦觀察到,學生自學完成專題後,在日常學習中亦更加投入,「新的時代,有許多新的知識,需要同學自己去探索,不像以前全部都由老師去教。」

近年不少學校開始在功課政策作出改革,吳佳筠認為,部分學校較遲起步因有不同顧慮,「例如沒有抄寫的功課,學生會否不識字?由學生自學,沒有老師從旁指導可以嗎?」她建議,學校應信任學生的能力,釋放學生有更多空間作深度學習。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