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銘堯 – 史達拉汶斯基的建築美|自得其樂
2024-11-16 00:00
世界大戰爆發,布爾什維克奪權,史達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離開了熟悉的祖家俄羅斯。他曾以《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顛覆音樂,離鄉別井後,卻另闢了創新的道路。
1920 年後,史達拉汶斯基以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al)的想法帶領思潮。雖然是參考以往的經典,但他沒有放棄過在這些聲音中加上自己的新意。在《普切內拉》(《Pulcinella》) 中,他借用意大利作曲家佩果利斯(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的音樂加上自己的新聲音;《C調交響曲》配器上似古典樂團,曲式也像古典交響曲,但是和聲與旋律卻把它的現代感畢露人前;《詩篇交響曲》以不尋常的樂器組合,以拉丁文唱出如禱頌一般呢喃的詩篇。
在一篇訪問中,史達拉汶斯基說:「我是藝術結構的支持者,因為結構就是秩序的表現;創作就是對混沌與虛無的抗議。」流亡後的史達拉汶斯基,尋找還未被摧毀的建築美,結構就是內容,經典可以是創新的出路。
文:胡銘堯 圖:作者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