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高峰期殺到!張學友染RSV難發聲 研究揭10人有1人60內亡 症狀似傷風感冒難分辨?吃3類食物可預防染病 附成因症狀

2024-06-08 00:00

RSV高峰期殺到!張學友染RSV難發聲 研究揭10人有1人60內亡 症狀似傷風感冒難分辨?吃3類食物可預防染病 附成因症狀
RSV高峰期殺到!張學友染RSV難發聲 研究揭10人有1人60內亡 症狀似傷風感冒難分辨?吃3類食物可預防染病 附成因症狀

RSV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成因/症狀|「歌神」張學友昨(7日)宣布因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喉嚨痛導致無法正常發聲,故宣布取消昨日一場演唱會。到底甚麼是RSV?本港專家曾指,7月至9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高峰期,症狀與傷風感冒相似,令人難以發現。有研究指出,每10位患者就有1人在感染後60日內死亡。如何預防RSV?有營養師推介3類食物,可增強抵抗力,減低受感染風險。

RSV病毒|張學友染RSV難發聲 專家指5類人死亡率高

張學友正舉行「60+」世界巡迴演唱會,6月7日原定為台北的第4場演唱會,惟昨日開場前4小時緊急取消。他透過環球音樂公布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消息,並表示需取消演唱會。

張學友公布感染RSV一事,並表示需取消演唱會。(截圖:環球音樂facebook專頁)
張學友公布感染RSV一事,並表示需取消演唱會。(截圖:環球音樂facebook專頁)

 

張學友昨日(6月7日)在公告中講述病情:

「上星期表演回港後開始不適,見過醫生,確認感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一般來說是小孩子會感染的病毒,大概因為我60+了吧,都說年紀慢慢大就會慢慢變回小孩,所以我感染了。我現在人在台灣,總希望可以有奇蹟出現,一覺醒來就可以如常前往場館綵排,晚上照常表演,只是⋯奇蹟並沒有出現。喉嚨依然痛,也無法正常發聲,除此之外,就是流鼻水,鼻塞等,一般感冒症狀,大家不必替我的健康擔心。」

5類人染RSV死亡率高 10人有1人60日內病逝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孔繁毅在今年5月曾指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個案正不斷增加,高峰期7月至9月將至。有5類人一旦感染RSV,出現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明顯比其他人更高。

    RSV 5大高風險人士

    1. 糖尿病患者
    2. 心臟病患者
    3.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4. 哮喘患者
    5. 長者

    孔繁毅引述研究指,與流感相比,感染RSV後的情況更嚴重。每10名RSV患者,就有1人在感染後60日內死亡,死亡率達11.9%,流感為8.8%。同時,RSV也很容易引起併發症,令患者需使用氧氣治療及呼吸機。

    RSV病毒|甚麼是RSV?症狀似傷風感冒?

    為何會發病?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由呼吸道合胞病毒,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

    在香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全年皆會發生。一旦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就會引致呼吸道疾病,例如氣管、肺部及中耳的感染。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後會出現甚麼症狀?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常見症狀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常見症狀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發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發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流鼻水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流鼻水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咳嗽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咳嗽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頭痛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頭痛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食慾減退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食慾減退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身體感到痛楚或軟弱無力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身體感到痛楚或軟弱無力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間中會引起中耳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間中會引起中耳炎
    5類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後死亡率較高
    5類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後死亡率較高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糖尿病患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糖尿病患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心臟病患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心臟病患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哮喘患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哮喘患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長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高危人士|長者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後會出現甚麼症狀?

    1. 發燒
    2. 流鼻水
    3. 咳嗽
    4. 頭痛
    5. 食慾減退
    6. 身體感到痛楚或軟弱無力
    7. 間中會引起中耳炎

    除了成人會受感染,衞生署指出,此病毒也是引致1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

    RSV病毒|傳播途徑/潛伏期/治療方法

    為何會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潛伏多久會發病、如何治療RSV?衞生署講解如下: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傳播途徑:

    • 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播,亦可經由被污染的手、餐具或沾有患者鼻喉分泌物的物體間接傳播。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潛伏期:

    • 通常介乎1至10天,多數為5至7天便發病。一般情況下,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後1至2個星期即可康復。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治療方法:

    • 對於病情輕微的患者,可以採取支援性療法來紓緩病情。
    • 若屬嚴重個案,則可能需要氧氣療法或管飼法。
    • 若是先天性心臟病或肺病患者,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
    • 如出現細菌性併發症如肺炎、竇炎或中耳炎的患者可能須服用抗生素。

    RSV病毒|吃3類食物可預防RSV 抗發炎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張宜臻在facebook專頁「好食課」發文指,5歲以下的孩子最易感染RSV,成人也會受感染,但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很難被發現。吃甚麼可減低感染機RSV的風險?她推介3類食物,有助身體提升免疫力及增加抗炎能力。

    3類食物預防感染RSV⬇⬇⬇

    3類食物防感染
    3類食物防感染
    1.提升免疫力
    1.提升免疫力
     研究指缺乏維他命D容易增加病毒誘發哮喘風險,而增加攝取維他命D有助提升免疫力。
    研究指缺乏維他命D容易增加病毒誘發哮喘風險,而增加攝取維他命D有助提升免疫力。
    足夠蛋白質亦有助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並提供兒童所需能量。建議可以多曬太陽,並建議避免於RSV高峰期到訪人多場合
    足夠蛋白質亦有助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並提供兒童所需能量。建議可以多曬太陽,並建議避免於RSV高峰期到訪人多場合
    雞蛋
    雞蛋
    冬菇
    冬菇
    三文魚
    三文魚
    強化牛奶
    強化牛奶
    2.增加抗炎能力
    2.增加抗炎能力
    omega3 脂肪酸可調節發炎物質的生成,而蔬果富含維他命C、多酚等抗發炎物質,有助改善及預防病毒感染。
    omega3 脂肪酸可調節發炎物質的生成,而蔬果富含維他命C、多酚等抗發炎物質,有助改善及預防病毒感染。
    研究發現,腸道菌的健康與病毒對呼吸道的感染有密切關係,故多食蔬果以滋養腸道菌群,能增強抵禦外來病原的能力。
    研究發現,腸道菌的健康與病毒對呼吸道的感染有密切關係,故多食蔬果以滋養腸道菌群,能增強抵禦外來病原的能力。
    番石榴
    番石榴
    奇異果
    奇異果
    甜椒
    甜椒
    鯖魚
    鯖魚
    秋刀魚
    秋刀魚
    魚油
    魚油

     

     

    吃甚麼可預防感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1. 含豐富維他命D的食物

    • 功效:提升免疫力
    • 相關研究:研究指,缺乏維他命D容易增加病毒誘發哮喘風險,而增加攝取維他命D有助提升免疫力。足夠蛋白質亦有助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並提供兒童所需能量。
    • 食物例子:維他命D建議食物:雞蛋、冬菇、三文魚、強化牛奶
    • 其他建議:可以多曬太陽,並建議避免於RSV高峰期到訪人多場合。

    2. 含豐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 功效:增加抗發炎能力,omega3 脂肪酸可調節發炎物質的生成。
    • 食物例子:鯖魚、秋刀魚、魚油

    3. 含豐富維他命C、多酚的水果

    • 功效:增加抗發炎能力,維他命C、多酚等抗發炎物質,有助改善及預防病毒感染。
    • 相關研究:有研究發現,腸道菌的健康與病毒對呼吸道的感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所以多吃蔬果,養好腸道菌,有助身體抵禦外來病原體。
    • 食物例子:番石榴、奇異果、甜椒

    RSV病毒|如何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除了從飲食入手,還可以如何預防感染RSV?衞生署強調,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並提出2大具體方法。

    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大方法⬇⬇⬇

    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任何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士;
    任何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士;
    任何到訪或工作於高風險場所如安老院舍 / 殘疾人士院舍、醫療設施臨床區域的人士;
    任何到訪或工作於高風險場所如安老院舍 / 殘疾人士院舍、醫療設施臨床區域的人士;
      高危人士(如本身有健康問題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前往人多場所例如乘搭公共交通等。
    高危人士(如本身有健康問題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前往人多場所例如乘搭公共交通等。
      當呼吸道病毒的活躍程度預期會出現上升趨勢時,高危人士到訪公眾地方時應佩戴外科口罩,而市民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逗留時亦應佩戴外科口罩
    當呼吸道病毒的活躍程度預期會出現上升趨勢時,高危人士到訪公眾地方時應佩戴外科口罩,而市民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逗留時亦應佩戴外科口罩
    正確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保持手部衞生
    正確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保持手部衞生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進食前;如廁後;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進食前;如廁後;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快求醫。
    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快求醫。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不要吸煙和避免飲酒,以建立良好身體抵抗力。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不要吸煙和避免飲酒,以建立良好身體抵抗力。
    患者應避免接觸兒童、長者或抵抗力弱的人士。
    患者應避免接觸兒童、長者或抵抗力弱的人士。
    2.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2.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 1 比 99稀釋家用漂白水(以 10 毫升 5.25% 次氯酸鈉家用漂白水混和於 990 毫升清水內)消毒,待 15 - 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酒精清潔消毒。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 1 比 99稀釋家用漂白水(以 10 毫升 5.25% 次氯酸鈉家用漂白水混和於 990 毫升清水內)消毒,待 15 - 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酒精清潔消毒。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
    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後用1 比 49 稀釋家用漂白水(以 10 毫升含 5.25% 次氯酸鈉家用漂白水混和於 490 毫升清水內)消毒受污染及其附近地方,待15-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後用1 比 49 稀釋家用漂白水(以 10 毫升含 5.25% 次氯酸鈉家用漂白水混和於 490 毫升清水內)消毒受污染及其附近地方,待15-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金屬表面則可用70%酒精清潔消毒。
    金屬表面則可用70%酒精清潔消毒。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飲食用具用後應清潔及消毒,減少傳播疾病的機會。
    飲食用具用後應清潔及消毒,減少傳播疾病的機會。

     

     

    預防RSV方法|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1. 建議以下情況佩戴口罩:任何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士;任何到訪或工作於高風險場所如安老院舍 / 殘疾人士院舍、醫療設施臨床區域的人士;高危人士(如本身有健康問題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前往人多場所例如乘搭公共交通等。當呼吸道病毒的活躍程度預期會出現上升趨勢時,高危人士到訪公眾地方時應佩戴外科口罩,而市民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逗留時亦應佩戴外科口罩。
       
    2. 正確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保持手部衞生。
       
    3.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進食前;如廁後;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4.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5.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6.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快求醫。
       
    7.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不要吸煙和避免飲酒,以建立良好身體抵抗力。
       
    8. 患者應避免接觸兒童、長者或抵抗力弱的人士。

    預防RSV方法|2.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1.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 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以 10 毫升 5.25% 次氯酸鈉家用漂白水混和於 990 毫升清水內)消毒,待15 ,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酒精清潔消毒。
       
    2.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後用1比49 稀釋家用漂白水(以 10 毫升含 5.25% 次氯酸鈉家用漂白水混和於490毫升清水內)消毒受污染及其附近地方,待15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酒精清潔消毒。
       
    3.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5. 飲食用具用後應清潔及消毒,減少傳播疾病的機會。

    延伸閱讀:7類食物打造最強免疫系統 抗癌/抗發炎/抗氧化

    增強免疫力飲食習慣
    增強免疫力飲食習慣
     1. 蛋白質要充足
    1. 蛋白質要充足
     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的防禦機制,維持其正常功能需要充足的營養供應,尤其是蛋白質。
    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的防禦機制,維持其正常功能需要充足的營養供應,尤其是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和抗體的主要成分,缺乏蛋白質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感染風險。
    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和抗體的主要成分,缺乏蛋白質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感染風險。
     食物來源: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是魚類、肉類、黃豆製品、蛋、奶類等
    食物來源: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是魚類、肉類、黃豆製品、蛋、奶類等
    食用份量:每天應攝取一個半手掌的量。
    食用份量:每天應攝取一個半手掌的量。
     2. 補充維他命
    2. 補充維他命
     維他命與免疫功能息息相關
    維他命與免疫功能息息相關
    注重飲食的多樣化,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多選擇原型食物有助攝取到足夠維他命。
    注重飲食的多樣化,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多選擇原型食物有助攝取到足夠維他命。
     維他命A
    維他命A
    食物來源:肝臟、深綠色蔬菜、深黃色蔬菜、紅蘿蔔
    食物來源:肝臟、深綠色蔬菜、深黃色蔬菜、紅蘿蔔
    維他命B群
    維他命B群
    食物來源:奶類、瘦肉、肝臟、深綠色蔬菜、全穀類、酵母
    食物來源:奶類、瘦肉、肝臟、深綠色蔬菜、全穀類、酵母
    維他命C
    維他命C
    食物來源:番石榴、柑橘類、奇異果、三色椒
    食物來源:番石榴、柑橘類、奇異果、三色椒
    維他命D
    維他命D
    食物來源:奶類、肝臟、魚類、冬菇
    食物來源:奶類、肝臟、魚類、冬菇
    維他命E
    維他命E
    食物來源:植物油、堅果、胚芽
    食物來源:植物油、堅果、胚芽
     3. 補充礦物質
    3. 補充礦物質
    礦物質也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
    礦物質也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
    重視飲食的多樣性,平衡攝取各種食物,並多選擇天然食物有助於攝取足夠的礦物質。
    重視飲食的多樣性,平衡攝取各種食物,並多選擇天然食物有助於攝取足夠的礦物質。
    鋅
    食物來源:肉類、魚類、肝臟、豆類
    食物來源:肉類、魚類、肝臟、豆類
    硒
    食物來源:瘦肉、海鮮、奶類、核果、全穀類、南瓜
    食物來源:瘦肉、海鮮、奶類、核果、全穀類、南瓜
    鐵
    食物來源:肝臟、牛肉、蜆、蠔、深綠色蔬菜、紅鳳菜、全穀類
    食物來源:肝臟、牛肉、蜆、蠔、深綠色蔬菜、紅鳳菜、全穀類
    銅
    食物來源:蠔、魚類、肉類、肝臟、黃豆、全穀類
    食物來源:蠔、魚類、肉類、肝臟、黃豆、全穀類
    現代人常食用經過精製的油脂,如黃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使我們飲食中Omega-6脂肪酸的比例過多
    現代人常食用經過精製的油脂,如黃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使我們飲食中Omega-6脂肪酸的比例過多
    Omega-6脂肪酸在代謝過程中產生促發炎物質,增加免疫系統的負擔,長期來看易導致免疫失衡。
    Omega-6脂肪酸在代謝過程中產生促發炎物質,增加免疫系統的負擔,長期來看易導致免疫失衡。
     相對地,Omega-3脂肪酸能產生抗發炎物質,建議增加攝取含有Omega-3的食物,有助於減少慢性發炎反應,減輕免疫細胞的負荷。
    相對地,Omega-3脂肪酸能產生抗發炎物質,建議增加攝取含有Omega-3的食物,有助於減少慢性發炎反應,減輕免疫細胞的負荷。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沙甸魚、秋刀魚、吞拿魚、三文魚、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等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沙甸魚、秋刀魚、吞拿魚、三文魚、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等
    建議每天可攝取1湯匙堅果,並且多以魚類來取代紅肉。
    建議每天可攝取1湯匙堅果,並且多以魚類來取代紅肉。
    5. 多吃辛香料
    5. 多吃辛香料
    辛香料具有殺菌和抗病毒的功效,多在飲食中添加辛香料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辛香料具有殺菌和抗病毒的功效,多在飲食中添加辛香料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食物來源:如蒜頭、洋蔥、辣椒、韭菜等
    食物來源:如蒜頭、洋蔥、辣椒、韭菜等
    6. 多吃海藻菇蕈
    6. 多吃海藻菇蕈
     海藻和菇菌類食物富含特殊的多醣體,這些多醣體能夠活化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功能。
    海藻和菇菌類食物富含特殊的多醣體,這些多醣體能夠活化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功能。
    7. 益生菌幫助腸道健康
    7. 益生菌幫助腸道健康
     腸道是我們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約有70%的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中。
    腸道是我們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約有70%的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中。
    腸道內的細菌可透過細胞壁的成分與這些免疫細胞溝通,當腸道內壞菌太多時容易引起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
    腸道內的細菌可透過細胞壁的成分與這些免疫細胞溝通,當腸道內壞菌太多時容易引起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
    相反的,腸道內的好菌則有助於調節免疫力,使免疫細胞聰明不誤判。
    相反的,腸道內的好菌則有助於調節免疫力,使免疫細胞聰明不誤判。
    乳酪、乳酪飲品、韓式泡菜等發酵食物中攝取到益生菌
    乳酪、乳酪飲品、韓式泡菜等發酵食物中攝取到益生菌
    從蔬菜、水果、全穀類、根莖類中攝取膳食纖維和寡糖
    從蔬菜、水果、全穀類、根莖類中攝取膳食纖維和寡糖
    膳食纖維和寡糖是益生菌的食物(稱為「益生質」),可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
    膳食纖維和寡糖是益生菌的食物(稱為「益生質」),可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

     

     

    延伸閱讀:吃1類食物恐2小時已染病?4大習慣有損免疫力

    4習慣降免疫力
    4習慣降免疫力
    1. 吃精製糖
    1. 吃精製糖
    研究發現,攝取精製糖後的兩小時內,吞噬細胞的活性會降低,這種免疫功能下降的影響可能持續長達五小時。
    研究發現,攝取精製糖後的兩小時內,吞噬細胞的活性會降低,這種免疫功能下降的影響可能持續長達五小時。
    2. 吃油炸食物
    2. 吃油炸食物
    在高溫烹調的情況下,油脂會產生「芳香族環狀碳化烴」,這種物質已被確定會導致DNA突變,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被認定為二級致癌物。
    在高溫烹調的情況下,油脂會產生「芳香族環狀碳化烴」,這種物質已被確定會導致DNA突變,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被認定為二級致癌物。
    動物實驗也發現,油炸食物可能損害免疫系統。
    動物實驗也發現,油炸食物可能損害免疫系統。
    此外,高溫烹調食物還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促進慢性發炎反應,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
    此外,高溫烹調食物還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促進慢性發炎反應,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
    3. 節食
    3. 節食
    當攝取的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時,身體會降低基礎代謝率以減少能量消耗,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
    當攝取的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時,身體會降低基礎代謝率以減少能量消耗,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
    營養師在門診中也遇到過很多採用極端減肥方法的人,因攝取的熱量不足且飲食不均衡,雖然體重在短期內迅速下降,但很快就開始感冒。
    營養師在門診中也遇到過很多採用極端減肥方法的人,因攝取的熱量不足且飲食不均衡,雖然體重在短期內迅速下降,但很快就開始感冒。
    還有個案曾因不當減肥而感冒了兩個月都無法康復。
    還有個案曾因不當減肥而感冒了兩個月都無法康復。
    4. 飲食不均衡
    4. 飲食不均衡
    許多維他命和礦物質與免疫系統的功能密切相關。
    許多維他命和礦物質與免疫系統的功能密切相關。
    當飲食偏食或限制某些食物時,例如生酮飲食或低碳飲食,容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進而損害免疫功能。
    當飲食偏食或限制某些食物時,例如生酮飲食或低碳飲食,容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進而損害免疫功能。

     

    資料來源:好食課(獲授權轉載)、香港衞生署

    ---

    相關文章:

    流感高峰|本港上呼吸道個案增 新冠/甲型/乙型流感如何分辨?推介止咳潤喉食療

    感冒咳嗽|40歲男呼吸道感染狂咳 求醫揭咳斷肋骨 推介30款止咳潤喉食物

    內地爆7大傳染病狂咳小心!肺炎支原體/流感/感冒症狀如何分?推介止咳抗肺炎食物

    肺炎支原體丨內地女子喉痛咳嗽染5大病毒 自封五毒教主 出現6症狀恐致命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