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銘堯 – 飄泊的華格納|自得其樂

2024-06-08 00:00

華格納常參與反抗運動,結果被通緝。
華格納常參與反抗運動,結果被通緝。

華格納因着歌劇《萊茵濟》(Rienzi),取得初次成功。1843年,他在德累斯頓擔任宮廷樂長,除了兼顧皇家歌劇院的演出外,還要統籌在宮廷舉行的音樂會。一直都生活不穩的華格納,終於擁有了一份較穩定的工作。

經歷拿破崙戰爭後,歐洲各地表面和平,實質是靠着高壓統治來維繫。漸漸,有經濟影響力的中產階層,以及追求平等與打破迷信的知識分子,期望爭取民主與自由。華格納是一位敢言的革命者,支持平民發起與政府對抗的運動。他期許的自由,不單是政治上,而是藝術上的自由——作為一位藝術家,應該為他所追求的藝術與完美世界進發,不受金錢與社會束縛。

所以,藝術家應該追尋的,不是娛樂或譁眾取寵,因為那些都不是真正的人生寫照,藝術家必須擺脫的,是專制思想的箝制。只是,華格納距離達到這平等的一天,還相距了一段日子。1849年5月16日,報章刊登了通緝華格納的公告,上面寫道:「宮廷樂長華格納因與暴動相關,並且不能尋獲。警方接令得將他拘捕。」

結果,華格納又要走難,逃往瑞士蘇黎世。華格納這次避險,沒有12年前《漂泊的荷蘭人》一般在海中遇上風暴,但是「走難」卻是華格納前半生的主題。無獨有偶,香港管弦樂團歐洲之行首兩站,竟然也是德累斯頓與蘇黎世,算是嘗過華格納「遨遊」歐洲的滋味!

文:胡銘堯 圖:作者提供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