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有樣睇」?脂肪集中1部位易患腸癌 研究揭1種身型最高危 附自測症狀方法

2024-04-27 00:00

大腸癌為全球第2大致命癌症,殺傷力不可小看!大腸癌「有樣睇」?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一項涉及近79萬人的研究發現,若脂肪集中在身體某一個部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上升,有一種身型的人士最高危!如何可自測大腸癌風險、症狀?

大腸癌「有樣睇」? 研究揭1種身型最高危

身形也與癌症有關?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的團隊進行一項有關身體形態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的研究,分析了329,828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及 460,198 名研究小組參與者,調查其體型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係,以及相關的潛在風險因素。

大腸癌症狀+成因⬇⬇⬇

大腸癌徵狀
大腸癌徵狀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
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
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
大便後仍有便意
大便後仍有便意
無故體重下降
無故體重下降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手腳冰冷
手腳冰冷
疲倦
疲倦
心跳加速
心跳加速
氣喘
氣喘
面色蒼白
面色蒼白
頭暈
頭暈
大腸癌成因
大腸癌成因
高動物脂肪飲食習慣
高動物脂肪飲食習慣
低纖維(如蔬果)飲食習慣
低纖維(如蔬果)飲食習慣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或遺傳性腸病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或遺傳性腸病
結腸長期發炎(又稱潰瘍性結腸炎)或長出息肉
結腸長期發炎(又稱潰瘍性結腸炎)或長出息肉

 

脂肪集中在1部位 患大腸癌風險較高

研究團隊發現,腰部脂肪分布與大腸癌風險增加有關,而身材高大、且中央肥胖,即身型呈「蘋果型」的人士更容易罹患直腸癌。研究結果於4月17日刊登於《Science Advances》

蘋果型身型成因是甚麼?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流行病學家Heinz Freisling向外媒《Newsweek》表示,身體形態能顯示一個人的性別、年齡、遺傳和生活方式,甚至反映其患病的風險。

Heinz指出,體型是由荷爾蒙、代謝或其他未知因素所形成,其中特定體型的遺傳雖然是無法改變,但環境因素也會對體型造成影響。他舉例指,吸煙容易令腰部脂肪堆積,建議積極鍛煉身體、減少「久坐」、均衡飲食以維持健康體重,改善體型。

肚腩大因為內臟脂肪過多?多在3部位出現?

「蘋果型」人士腰粗肚腩大的成因,主要與內臟脂肪過多有關。據本港衞生署資料,身體脂肪大致可分為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內臟脂肪過多可引發2類疾病。

如何知道自己內臟脂肪太多?⬇⬇⬇

內臟脂肪定義/內臟脂肪過多對身體的影響
內臟脂肪定義/內臟脂肪過多對身體的影響
甚麼是內臟脂肪?
甚麼是內臟脂肪?
皮下脂肪、內臟脂肪
皮下脂肪、內臟脂肪
甚麼是體內脂肪?
甚麼是體內脂肪?
在特定的器官內或器官周圍,例如肝臟、心臟、胰臟、腎臟和肌肉
在特定的器官內或器官周圍,例如肝臟、心臟、胰臟、腎臟和肌肉
身體部位,例如在腹腔、胸腔和盆腔
身體部位,例如在腹腔、胸腔和盆腔
內臟脂肪過多對身體有何影響?
內臟脂肪過多對身體有何影響?
出現代謝異常及慢性疾病的風險較高
出現代謝異常及慢性疾病的風險較高
與過多內臟脂肪有關的機制,例如慢性炎症等,都可能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 。
與過多內臟脂肪有關的機制,例如慢性炎症等,都可能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 。
內臟脂肪亦會直接損害器官機能,增加引發慢性疾病的風險。
內臟脂肪亦會直接損害器官機能,增加引發慢性疾病的風險。
例如過多的心包脂肪會削弱左心室機能或增加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
例如過多的心包脂肪會削弱左心室機能或增加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
脂肪囤積在心臟血管內則會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衰竭
脂肪囤積在心臟血管內則會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衰竭

 

甚麼是內臟脂肪?可引致甚麼問題?

衞生署指,按照體內脂肪的位置,體內脂肪大致可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前者是在皮下找到的脂肪組織,後者則在特定的器官內或器官周圍(例如肝臟、心臟、胰臟、腎臟和肌肉),或身體部位(例如在腹腔、胸腔和盆腔)出現。

過多內臟脂肪的人士出現代謝異常及慢性疾病的風險較高;與過多內臟脂肪有關的機制,例如調節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脂肪激素、性激素、氧化壓力或慢性炎症等,都可能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

內臟脂肪亦會直接損害器官機能,增加引發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過多的心包脂肪會削弱左心室機能或增加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而脂肪囤積在心臟血管內則會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衰竭。

看大便也可自測大腸癌風險 6種情況最危險

除了身形,從糞便形態也可看出大腸癌症狀。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佑曾指出,糞便是反映腸道健康狀況的最佳指標,但若大便出現以下6種情況,患大腸癌風險則較高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帶有血液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帶有血液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變得越來越細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變得越來越細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帶有大量黏液或發出惡臭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帶有大量黏液或發出惡臭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排便習慣改變
患大腸癌症狀:排便習慣改變
患大腸癌症狀: 排便前嚴重腹部絞痛
患大腸癌症狀: 排便前嚴重腹部絞痛
患大腸癌症狀: 有便意但感覺排不乾淨
患大腸癌症狀: 有便意但感覺排不乾淨

 

 

延伸閱讀:推介10種防大腸癌食物 飲食加1物風險減43%

減大腸癌風險食物
減大腸癌風險食物
魚類
魚類
朝鮮薊
朝鮮薊
豆類
豆類
藍莓
藍莓
咖啡
咖啡
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
全穀類
全穀類
梨
堅果和種子
堅果和種子
瑞士甜菜(莙薘菜)
瑞士甜菜(莙薘菜)

 

 

延伸閱讀:肚腩大患大腸癌風險高?5招減內臟脂肪

醫生教5招消脂不捱餓 
醫生教5招消脂不捱餓 
戒酒
戒酒
酒精會導致內臟脂肪快速堆積。
酒精會導致內臟脂肪快速堆積。
酒精在肝臟裡會轉換成脂肪,導致脂肪肝的形成
酒精在肝臟裡會轉換成脂肪,導致脂肪肝的形成
酒精會被代謝成乙醛,累積於肝臟細胞裡,促進脂肪合成與累積。
酒精會被代謝成乙醛,累積於肝臟細胞裡,促進脂肪合成與累積。
選擇酒精濃度較低、低糖的酒類,如白酒和紅酒。
選擇酒精濃度較低、低糖的酒類,如白酒和紅酒。
避免飲用烈酒如威士忌、高粱等,以及高糖量的調酒和啤酒。
避免飲用烈酒如威士忌、高粱等,以及高糖量的調酒和啤酒。
如白酒和紅酒。白酒的熱量一般會比紅酒低。
如白酒和紅酒。白酒的熱量一般會比紅酒低。
減少攝取果糖
減少攝取果糖
相比其他糖類,果糖更容易轉化為內臟脂肪,但並非不能吃水果。
相比其他糖類,果糖更容易轉化為內臟脂肪,但並非不能吃水果。
攝取果糖會被肝臟迅速吸收,不需經過胰島素轉化。
攝取果糖會被肝臟迅速吸收,不需經過胰島素轉化。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發現,小腸每天最多只能代謝0.5克/kg的果糖。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發現,小腸每天最多只能代謝0.5克/kg的果糖。
例如一個60kg的成年人,一天攝取不超過30g果糖就不需擔心脂肪肝。
例如一個60kg的成年人,一天攝取不超過30g果糖就不需擔心脂肪肝。
建議果糖攝取量
建議果糖攝取量
減少攝取精製澱粉
減少攝取精製澱粉
精製澱粉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
精製澱粉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
促使澱粉被迅速吸收和儲存於肝臟、皮下和內臟脂肪。
促使澱粉被迅速吸收和儲存於肝臟、皮下和內臟脂肪。
胰島素會抑制脂肪分解,導致內臟脂肪更難被燃燒。
胰島素會抑制脂肪分解,導致內臟脂肪更難被燃燒。
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番薯、豆類等優質澱粉。
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番薯、豆類等優質澱粉。
避免攝取白飯、麵包、麵條等精緻澱粉。
避免攝取白飯、麵包、麵條等精緻澱粉。
多運動
多運動
建議進行能夠增加肌肉的活動,例如肌力訓練。
建議進行能夠增加肌肉的活動,例如肌力訓練。
運動有助把我們攝取的澱粉變成肝糖儲存,而不是變成脂肪。
運動有助把我們攝取的澱粉變成肝糖儲存,而不是變成脂肪。
身上肌肉就會比脂肪需要更多能量維持。
身上肌肉就會比脂肪需要更多能量維持。
運動後,身體會繼續燃燒熱量,即是運動後燃效應。
運動後,身體會繼續燃燒熱量,即是運動後燃效應。
攝取足夠纖維
攝取足夠纖維
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作用:有飽足感,減少過度攝取食物的可能性。
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作用:有飽足感,減少過度攝取食物的可能性。
雖然果糖可增加內臟脂肪,但如果水果含有豐富纖維,就可以減慢果糖的吸收。
雖然果糖可增加內臟脂肪,但如果水果含有豐富纖維,就可以減慢果糖的吸收。
研究發現,只要在餐前吃10g纖維,特別是水溶性纖維,有助減少內臟脂肪的積聚。
研究發現,只要在餐前吃10g纖維,特別是水溶性纖維,有助減少內臟脂肪的積聚。
可溶性纖維和食物混合,減緩在小腸裡的吸收速度。
可溶性纖維和食物混合,減緩在小腸裡的吸收速度。
一小碗的蔬菜纖維量大約是3g,所以盡量每餐吃3小碗蔬菜。
一小碗的蔬菜纖維量大約是3g,所以盡量每餐吃3小碗蔬菜。

 

資料來源:《Science Advances》衞生署醫管局

---

相關文章:

 

大腸癌|36歲男忽略大便1問題 確診直腸癌半年逝 看大便6特徵可自測風險

夫妻吃飯常配1種菜 1年內先後患大腸癌 揭3大飲食易中招

番薯燕麥不是最高纖通便?8大高纖澱粉食物 防大腸癌降膽固醇

5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增加!21萬人研究:缺1種營養素風險高59% 附防癌食物

15歲女腹脹便秘 確診直腸癌晚期逝 揭常吃2種食物出事 附成因症狀

大腸癌篩查計劃揭2900港人中招 2種屁味是警號?一文看清症狀/成因/參加方法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