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秘史|港島3條女人街百年今昔!乍畏街夜繽紛+蔡瀾舒淇推介/利源東西街購物天堂/1條引來明星打卡

2024-04-27 00:00

香港3條女人街百年今昔!乍畏街夜繽紛+蔡瀾舒淇推介/利源東西街國際知名/渣甸坊明星打卡
香港3條女人街百年今昔!乍畏街夜繽紛+蔡瀾舒淇推介/利源東西街國際知名/渣甸坊明星打卡

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網頁,有「歡迎來到購物天堂」,提到購物,彷彿是女人的專利,旺角通菜街一帶小販,早期以售賣女性服裝及用品為主,是香港著名的「女人街」,其實香港各區也有大大小小的女人街,翻開歷史,香港區早年已存在三條知名女人街:乍畏街、利源東西街、渣甸坊,曾經陪伴幾代香港人成長。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中環夜繽紛 舒淇推介香薰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上世紀80年代,政府正式將乍畏街改名為「蘇杭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上世紀80年代,政府正式將乍畏街改名為「蘇杭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20世紀初的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20世紀初的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英國將軍William Jervois帶領重建災區,以其姓氏開闢一條街Jervois Street,音譯「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英國將軍William Jervois帶領重建災區,以其姓氏開闢一條街Jervois Street,音譯「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乍畏街的店舖大多售賣蘇州和杭州的布疋、絲綢、女性用品等,華人習慣稱為「蘇杭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乍畏街的店舖大多售賣蘇州和杭州的布疋、絲綢、女性用品等,華人習慣稱為「蘇杭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乍畏街的店舖大多售賣蘇州和杭州的布疋、絲綢、女性用品等,華人習慣稱為「蘇杭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乍畏街的店舖大多售賣蘇州和杭州的布疋、絲綢、女性用品等,華人習慣稱為「蘇杭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現在唐樓、舊式洋樓、新式商廈林立,有酒店、餐廳、小食店、雜貨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現在唐樓、舊式洋樓、新式商廈林立,有酒店、餐廳、小食店、雜貨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現在唐樓、舊式洋樓、新式商廈林立,有酒店、餐廳、小食店、雜貨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現在唐樓、舊式洋樓、新式商廈林立,有酒店、餐廳、小食店、雜貨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甘和茶「源吉林」,2020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甘和茶「源吉林」,2020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正門,仍保留「乍畏街112」的路牌。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正門,仍保留「乍畏街112」的路牌。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正門,仍保留「乍畏街112」的路牌。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正門,仍保留「乍畏街112」的路牌。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甘和茶「源吉林」,2020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112號甘和茶「源吉林」,2020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位於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手寫字招牌。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位於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手寫字招牌。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位於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手寫字招牌。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位於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手寫字招牌。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店員指店中的木長梯、木樓梯、明星廣告、招牌、涼茶壺,都有多年歷史。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店員指店中的木長梯、木樓梯、明星廣告、招牌、涼茶壺,都有多年歷史。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店員指店中的木長梯、木樓梯、明星廣告、招牌、涼茶壺,都有多年歷史。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店員指店中的木長梯、木樓梯、明星廣告、招牌、涼茶壺,都有多年歷史。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店員指店中的木長梯、木樓梯、明星廣告、招牌、涼茶壺,都有多年歷史。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店員指店中的木長梯、木樓梯、明星廣告、招牌、涼茶壺,都有多年歷史。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位於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位於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香港中西區蘇杭街Jervois Street原名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香港中西區蘇杭街Jervois Street原名乍畏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有一間60年老字號「兆成行」香薰店大受女士歡迎。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有一間60年老字號「兆成行」香薰店大受女士歡迎。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有一間60年老字號「兆成行」香薰店大受女士歡迎。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有一間60年老字號「兆成行」香薰店大受女士歡迎。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有一間60年老字號「兆成行」香薰店大受女士歡迎。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1. 乍畏街 蘇杭街有一間60年老字號「兆成行」香薰店大受女士歡迎。

香港中西區蘇杭街Jervois Street原名乍畏街,乍畏街的歷史要翻到香港開埠初期第三任港督佐治.文咸任內,1851年12月上環街市一帶發生大火,燒死三十多人及燒毀數百間房屋,英國將軍William Jervois帶領重建災區,以其姓氏開闢一條街Jervois Street,音譯「乍畏街」。乍畏街的店舖大多售賣蘇州和杭州的布疋、絲綢、絲線、梳、紅頭繩、女性用品等,華人習慣稱為「蘇杭街」,是名媛、婦女做衫扮靚購物好去處,堪稱當年熱爆的女人街,連晚上也夜繽紛,又稱「夜中環」,上世紀80年代,政府正式將乍畏街改名為「蘇杭街」。

蘇杭街現在有唐樓、舊式洋樓、新式商廈林立,有酒店、餐廳、小食店、雜貨店,但就沒有昔日繁華。要尋找當年乍畏街的身影,相信只有位於蘇杭街112號的百年老字號甘和茶「源吉林」正門門眉對上,隱藏着一個細小的「乍畏街112」的路牌。源吉林總部是三層高唐樓,建於1889年,源吉林1923年遷至上址,小編走訪這座2020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唐樓,店員指店中的木長梯、木樓梯、明星廣告、招牌、涼茶壺,都有多年歷史。蘇杭街另一間60年老字號「兆成行」香薰店大受女士歡迎,才子蔡瀾曾拍攝電視節目推介,影后舒淇也曾為旅發局宣傳介紹過,在兆成行可以覓得各大五星級酒店的香薰精油味氣味,不少人專程來找四季酒店、香格里拉酒店、文華東方酒店的同款香味。

蘇杭街交通

  • 港鐵上環站A2出口,沿鿋利街直行至第三個街口

延伸閱讀 舒淇大推兆成行香薰店 60年老字號因LV聲音漫行之旅在小紅書爆紅

香港區女人街|2. 利源東西街:國際知名購物好去處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富商金利源用自己名字命名為「利源東街」,成為香港第一條街道以華人名字命名。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富商金利源用自己名字命名為「利源東街」,成為香港第一條街道以華人名字命名。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1894年建成「利源東街」,以富商金利源名字命名。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1894年建成「利源東街」,以富商金利源名字命名。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早年香港百貨公司不多,也沒有大型購物商場,1950年代利源東西街出現小販攤檔,售賣價廉物美的女士服裝及日用品,也有舶來品,「中區女人街」之名不脛而走。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早年香港百貨公司不多,也沒有大型購物商場,1950年代利源東西街出現小販攤檔,售賣價廉物美的女士服裝及日用品,也有舶來品,「中區女人街」之名不脛而走。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早年香港百貨公司不多,也沒有大型購物商場,1950年代利源東西街出現小販攤檔,售賣價廉物美的女士服裝及日用品,也有舶來品,「中區女人街」之名不脛而走。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早年香港百貨公司不多,也沒有大型購物商場,1950年代利源東西街出現小販攤檔,售賣價廉物美的女士服裝及日用品,也有舶來品,「中區女人街」之名不脛而走。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中環利源東西街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中環利源東西街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中環利源東西街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中環利源東西街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中環利源東西街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中環利源東西街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中環利源東西街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東西街 中環利源東西街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西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西街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西街 昔日遊客購物好去處。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2. 利源西街 昔日遊客購物好去處。

香港中區是殖民地管治時代的開端,早期華人聚居,19世紀末進行填海工程,當時台山富商金利源獲得利源東街一幅地,建成4層高商住樓,1894年附近建成一條街道,金利源用自己名字命名為「利源東街」(Li Yuen Street East),成為香港第一條街道以華人名字命名,認真威威。1906年金利源得到富商李乃普支持,興建「利源西街」(Li Yuen Street West),兩條街被合稱「利源東西街」。20世紀初,利源東街曾經有幾家報館,因此被稱為「報紙街」。

早年香港百貨公司不多,也沒有大型購物商場,1950年代利源東西街出現小販攤檔,售賣價廉物美的女士服裝、飾物、日用品、中國手工藝品,也有舶來品如化妝品、胸圍、內衣褲、手錶、手袋等,「中區女人街」之名不脛而走,不但吸引本地婦女光顧,也是遊客購物好去處,更是香港首條國際知名的「女人街」。隨著購物模式改變,近年利源東西街已不復全盛時期熱鬧,不過,仍頗受外傭姐姐歡迎。

利源東西街交通

  • 港鐵中環站C出口

香港島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宋熙年打卡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藝人宋熙年就曾在社媒推介渣甸坊購物。(ig@j宋熙年)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藝人宋熙年就曾在社媒推介渣甸坊購物。(ig@j宋熙年)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1963年燈籠洲街市落成,政府有意將小販遷徙到街市,但部分小販喜歡留在原地,政府於是將渣甸街後巷闢為行人專用區,並將這條呈半月形的渣甸坊命名為Jardine Crescent。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1963年燈籠洲街市落成,政府有意將小販遷徙到街市,但部分小販喜歡留在原地,政府於是將渣甸街後巷闢為行人專用區,並將這條呈半月形的渣甸坊命名為Jardine Crescent。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1963年燈籠洲街市落成,政府有意將小販遷徙到街市,但部分小販喜歡留在原地,政府於是將渣甸街後巷闢為行人專用區,並將這條呈半月形的渣甸坊命名為Jardine Crescent。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1963年燈籠洲街市落成,政府有意將小販遷徙到街市,但部分小販喜歡留在原地,政府於是將渣甸街後巷闢為行人專用區,並將這條呈半月形的渣甸坊命名為Jardine Crescent。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香港銅鑼灣渣甸坊與渣甸街交界的京華中心。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香港銅鑼灣渣甸坊與渣甸街交界的京華中心。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2007年湯盈盈到渣甸坊拍劇集。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2007年湯盈盈到渣甸坊拍劇集。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2005年屈臣氏銅鑼灣渣甸坊新店開幕,吳君如出席開幕活動。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2005年屈臣氏銅鑼灣渣甸坊新店開幕,吳君如出席開幕活動。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近年香港人購物模式改變,渣甸坊依然是不少女生喜歡流連的打卡熱點。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近年香港人購物模式改變,渣甸坊依然是不少女生喜歡流連的打卡熱點。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近年香港人購物模式改變,渣甸坊依然是不少女生喜歡流連的打卡熱點。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近年香港人購物模式改變,渣甸坊依然是不少女生喜歡流連的打卡熱點。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1963年政府將渣甸街後巷闢為行人專用區,並將這條呈半月形的渣甸坊命名為Jardine Crescent。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1963年政府將渣甸街後巷闢為行人專用區,並將這條呈半月形的渣甸坊命名為Jardine Crescent。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20世紀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區內購物商場、百貨公司紛紛落成,假日市民、遊客川流不息,連帶渣甸坊也生意滔滔。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20世紀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區內購物商場、百貨公司紛紛落成,假日市民、遊客川流不息,連帶渣甸坊也生意滔滔。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20世紀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區內購物商場、百貨公司紛紛落成,假日市民、遊客川流不息,連帶渣甸坊也生意滔滔。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20世紀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區內購物商場、百貨公司紛紛落成,假日市民、遊客川流不息,連帶渣甸坊也生意滔滔。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近年香港人購物模式改變,渣甸坊依然是不少女生喜歡流連的打卡熱點。
香港區3條女人街今昔|3. 渣甸坊 近年香港人購物模式改變,渣甸坊依然是不少女生喜歡流連的打卡熱點。

香港銅鑼灣渣甸坊(Jardine's Crescent)由來已久,20世紀初英資怡和洋行買下銅鑼灣大幅土地,以創辦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名字命名「Jardine Bazaar」,中文名稱「渣甸街」,英文街名用「Bazaar」,因為當時街上是個小販聚集的露天市集。1963年燈籠洲街市落成,政府有意將小販遷徙到街市,但部分小販喜歡留在原地,政府於是將渣甸街後巷闢為行人專用區,並將這條呈半月形的渣甸坊命名為Jardine Crescent。

渣甸坊由擺地攤到固定排檔林立的乾貨露天市集,已經歷了幾代檔主,2015年成為香港第一條有冷氣的排檔街道。排檔售賣廉價女人服裝、內衣褲、飾物、雜貨、鞋、玩具等,成為銅鑼灣區的「女人街」。20世紀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區內購物商場利園、百貨公司崇光、大丸紛紛落成,假日市民、遊客川流不息,連帶渣甸坊也生意滔滔。渣甸坊不時有明星出現,影星吳君如出席2005年屈臣氏渣甸坊店開幕,就引來市民逼爆現場,湯盈盈也曾在渣甸坊拍攝電視劇,而宋熙年更在instagram熱心推介渣甸坊購物。疫情後渣甸坊雖然比以前平靜,不過,依然是不少女生、小紅書網紅喜歡的打卡熱點。

渣甸坊

  1. 交通:港鐵銅鑼灣站F出口
  2. 網址:按此 

香港地方/街道命名由來+由誰負責?

地方命名:舊地方改名,或新地方命名,工作由地政總署主持,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地名訂正委員會負責。
地方命名:舊地方改名,或新地方命名,工作由地政總署主持,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地名訂正委員會負責。
地方命名流程
地方命名流程
街道命名:地政總署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 132 章)為街道命名。
街道命名:地政總署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 132 章)為街道命名。
街道命名流程:1. 地政總署收到申請。
街道命名流程:1. 地政總署收到申請。
街道命名流程:2. 測量處審核申請條件
街道命名流程:2. 測量處審核申請條件
道命名流程:3. 如是更改現有道路名稱,要徵得助理署長同意。
道命名流程:3. 如是更改現有道路名稱,要徵得助理署長同意。
道命名流程:4. 諮詢香港郵政
道命名流程:4. 諮詢香港郵政
道命名流程:5. 將建議諮詢各有關部門及團體,和經民政事務處收集地區人士意見,再經區議會討論,修訂及通過。
道命名流程:5. 將建議諮詢各有關部門及團體,和經民政事務處收集地區人士意見,再經區議會討論,修訂及通過。
道命名流程:6. 安排在《香港政府憲報》刊登。
道命名流程:6. 安排在《香港政府憲報》刊登。
道命名流程:7. 刊憲後,通知有關部門跟進(如豎立路牌)。
道命名流程:7. 刊憲後,通知有關部門跟進(如豎立路牌)。
道命名流程:8.拍攝新路牌備案。
道命名流程:8.拍攝新路牌備案。
道命名流程:9. 地方/街道命名程序完成。
道命名流程:9. 地方/街道命名程序完成。

自2000年起,街道命名工作統一由地政總署負責。地政總署同時負責備存全港地名的記錄。地方命名:舊地方改名,或新地方命名,工作由地政總署主持,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地名訂正委員會負責。地方命名流程:地名訂正委員會處理地方命名申請時,先諮詢有關持份者,並徵求相關區議會同意,然後在報章刊登廣告,和在現場張貼通告,讓公眾知悉。

街道命名:地政總署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 132 章)為街道命名。街道命名流程:

  1. 地政總署收到申請。
  2. 測量處審核申請條件:(1) 是否如法律所訂為街道;(2) 肯定有部門負責豎立、維修路牌;(3) 若是私家道路,必須得業主同意。
  3. 如是更改現有道路名稱,要徵得助理署長同意。
  4. 諮詢香港郵政。
  5. 將建議諮詢各有關部門及團體,和經民政事務處收集地區人士意見,再經區議會討論,修訂及通過。
  6. 安排在《香港政府憲報》刊登。
  7. 刊憲後,通知有關部門跟進(如豎立路牌)。
  8. 拍攝新路牌備案。
  9. 地方/街道命名程序完成。

資料來源:地政總署(按這裡

延伸閱讀 香港地名|將軍澳/鳳凰山今昔地名 皇后大道譯錯名 街道命名誰負責?

香港地名|將軍澳/鳳凰山今昔地名 皇后大道譯錯名 街道命名誰負責?
香港地名|將軍澳/鳳凰山今昔地名 皇后大道譯錯名 街道命名誰負責?
將軍澳Cheung Kwan O
將軍澳Cheung Kwan O
將軍澳市民多了一個周末好去處,帶動將軍澳區內人流增加。
將軍澳市民多了一個周末好去處,帶動將軍澳區內人流增加。
將軍澳現時只有少數地方仍然沿用Junk Bay舊稱。
將軍澳現時只有少數地方仍然沿用Junk Bay舊稱。
將軍澳(圖中最左下角)在1595年《粵大記》有記錄。
將軍澳(圖中最左下角)在1595年《粵大記》有記錄。
「將軍澳 Tseung-kwan-o」1866年首見於地圖中。
「將軍澳 Tseung-kwan-o」1866年首見於地圖中。
將軍澳以「Junk Bay (Chung Kwan O)」的名稱,出現在1896年地圖中,及後將軍澳則以「Cheung Kwan O」或「Chung Kwang O」的英文名標示。
將軍澳以「Junk Bay (Chung Kwan O)」的名稱,出現在1896年地圖中,及後將軍澳則以「Cheung Kwan O」或「Chung Kwang O」的英文名標示。
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將軍澳陸地部分標示為Tseung Kwan O,而海灣部分則標示為Junk Bay(意為帆船灣)。
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將軍澳陸地部分標示為Tseung Kwan O,而海灣部分則標示為Junk Bay(意為帆船灣)。
 1937年,Junk Bay的中文譯名為「佛頭灣」。
 1937年,Junk Bay的中文譯名為「佛頭灣」。
將軍澳地名,近年官方統一以Tseung Kwan O稱呼陸地部分,海灣仍然多以Junk Bay標示。
將軍澳地名,近年官方統一以Tseung Kwan O稱呼陸地部分,海灣仍然多以Junk Bay標示。
港鐵將軍澳站,英文名「Tseung Kwan O」。
港鐵將軍澳站,英文名「Tseung Kwan O」。
將軍澳舊貌,上世紀80年代的山景、海景、樓景。
將軍澳舊貌,上世紀80年代的山景、海景、樓景。
將軍澳本來是人煙稀少,只是一條小漁港,填海前沿岸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現在已是高樓林立的新市鎮。
將軍澳本來是人煙稀少,只是一條小漁港,填海前沿岸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現在已是高樓林立的新市鎮。
將軍澳康城,取名跟法國康城無關。
將軍澳康城,取名跟法國康城無關。
將軍澳「日出康城」。
將軍澳「日出康城」。
將軍澳區的康城原屬小赤沙的範圍,現在卻因大型發展項目「日出康城」而定名。
將軍澳區的康城原屬小赤沙的範圍,現在卻因大型發展項目「日出康城」而定名。
將軍澳「日出康城」的靈感不是來自法國南部城市康城,而是「健康之城」的意思。
將軍澳「日出康城」的靈感不是來自法國南部城市康城,而是「健康之城」的意思。
將軍澳區的康城,英文名LOHAS Park,是從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各取首個字母得來。
將軍澳區的康城,英文名LOHAS Park,是從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各取首個字母得來。
將軍澳區的康城有「健康之城」的意思,諷刺的是毗鄰垃圾堆填區,跟名字所強調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難免背道而馳。
將軍澳區的康城有「健康之城」的意思,諷刺的是毗鄰垃圾堆填區,跟名字所強調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難免背道而馳。
點擊看調景嶺地名變化。
點擊看調景嶺地名變化。
將軍澳區1908年的面貌,左方為調景嶺麵粉廠「倫尼氏磨坊」(Rennie's Mill)。
將軍澳區1908年的面貌,左方為調景嶺麵粉廠「倫尼氏磨坊」(Rennie's Mill)。
調景嶺英文地名舊稱Rennie's Mill,1967年調景嶺寮屋區舊貌。
調景嶺英文地名舊稱Rennie's Mill,1967年調景嶺寮屋區舊貌。
後來卻傳出倫尼因生意失敗上吊自縊,於是民間戲稱那裏為『吊頸嶺』,但這純屬以訛傳訛,倫尼實際是投海自盡。
後來卻傳出倫尼因生意失敗上吊自縊,於是民間戲稱那裏為『吊頸嶺』,但這純屬以訛傳訛,倫尼實際是投海自盡。
上世紀50年代,港府要在該區安置大批南來的國民黨軍眷,繼續沿用「吊頸嶺」不太吉利,於是才改稱「調景嶺」。
上世紀50年代,港府要在該區安置大批南來的國民黨軍眷,繼續沿用「吊頸嶺」不太吉利,於是才改稱「調景嶺」。
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不過在往昔來往調景嶺和市區的寶琳南路上,還找到一塊恐怕是碩果僅存寫上Rennie's Mill的路牌
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不過在往昔來往調景嶺和市區的寶琳南路上,還找到一塊恐怕是碩果僅存寫上Rennie's Mill的路牌
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
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
鳳凰山俗名爛頭山,因山頂兩峰怪石嶙峋,如頭崩額裂。
鳳凰山俗名爛頭山,因山頂兩峰怪石嶙峋,如頭崩額裂。
鳳凰山醒目地標。
鳳凰山醒目地標。
大嶼山昂坪遠眺鳳凰山,峰頂一分為二,主峰為鳳,副峰為鳯,形如鳯凰直衝雲霄。
大嶼山昂坪遠眺鳳凰山,峰頂一分為二,主峰為鳳,副峰為鳯,形如鳯凰直衝雲霄。
大嶼山昂坪市集遠眺鳳凰山。
大嶼山昂坪市集遠眺鳳凰山。
昂平所見鳳凰山,山頂形狀就如頭部缺失了一部分,故此村民稱其為爛頭山。
昂平所見鳳凰山,山頂形狀就如頭部缺失了一部分,故此村民稱其為爛頭山。
黃般若水墨作品,以俯瞰式繪畫昂坪、寶蓮寺及狗牙嶺,鳳凰山環在群峰之後,構成煙雲層疊、崇山起伏之景。
黃般若水墨作品,以俯瞰式繪畫昂坪、寶蓮寺及狗牙嶺,鳳凰山環在群峰之後,構成煙雲層疊、崇山起伏之景。
港島主要街道之一的皇后大道(Queen's Road),原本以英女皇維多利亞命名,但誤譯Queen為皇后而非英女皇。
港島主要街道之一的皇后大道(Queen's Road),原本以英女皇維多利亞命名,但誤譯Queen為皇后而非英女皇。
「列拿士地臺」係將「Alexander」誤寫成「Rednexela」。
「列拿士地臺」係將「Alexander」誤寫成「Rednexela」。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星島申訴王》已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