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翔 – 劇場評論人梁偉詩 研探陳炳釗與新文本|流水帳

2024-03-22 00:00

黃子翔 – 劇場評論人梁偉詩 研探陳炳釗與新文本|流水帳
黃子翔 – 劇場評論人梁偉詩 研探陳炳釗與新文本|流水帳

「這次就像替陳炳釗寫評傳似的!」文化評論人、劇場評論人梁偉詩,繼「鄧樹榮劇場美學研究」後,再次擔當研究員角色,最新項目為「『前進進』(陳炳釗)劇場研究」,她自稱「表演藝術研究園」園丁,花開果熟,早前在網絡上分享研究所得。梁偉詩自1998年起撰寫劇場評論,形容一路走來猶如接受木人巷訓練,建立了一套對劇場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現在做更深入的研究時,打通過往的零碎看法。」

推動「新文本運動」

是次研究,她通過一個序章、十二章節、七篇附件,洋洋灑灑寫了逾六萬字,梳理、分析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藝術總監陳炳釗各個階段歷程,包括「沙磚上」時期、「臨流鳥工作室」時期、「前進進」探索時期、「引介新文本」時期、「本土轉化」時期等等,其中關於新文本的篇幅,分量十足。陳炳釗在2012年起於前進進推動「新文本運動」,借鏡歐洲思潮,把新文本的美學理念和藝術視野,推介至香港劇場,並進行本土轉化,十多年來,開枝散葉,頗見成果,「陳炳釗早年入讀新聞系,後來走上劇場藝術之路,但他對社會的終極關懷,一直藏在骨子裏,我覺得新文本正好打動到他,讓他可以在另一場域,繼續關心社會以至世界。」

《鐵行里》(2022年,攝:Eric Hong)
《鐵行里》(2022年,攝:Eric Hong)
《驚爆》(2012年,攝:阮漢威)
《驚爆》(2012年,攝:阮漢威)
《西夏旅館》(2012年,攝:張志偉)
《西夏旅館》(2012年,攝:張志偉)
梁偉詩通過研究,梳理、分析陳炳釗(圖)的各個戲劇階段歷程。
梁偉詩通過研究,梳理、分析陳炳釗(圖)的各個戲劇階段歷程。
《金龍》(2013年)
《金龍》(2013年)

 

新文本的核心議題,關懷普世價值和人的生存狀態,「讓我們看清自己,了解當代人存在於一個怎麼樣的價值裏。」譬如德國劇作家Roland Schimmelpfennig筆下的《金龍》,探討種族、階級、非法移民等問題;寫出《驚爆》等作品的英國劇作家Sarah Kane,關懷現代人的精神困擾;德國劇作家Falk Richter的《電子城市》,抒發人對電子世界的焦慮;甄拔濤改編台灣小說家駱以軍同名小說的《西夏旅館》,故事關於一個被滅絕的族群,「這些全是當代人面對的困境、情感和課題,非常埋身,藉着演出,讓我們關心當下。」

迷戀黑色幽默

上述劇作,前進進都曾演出過。不諱言迷戀黑色幽默的她,特別喜歡《金龍》,「《金龍》把新文本的黑色幽默發揮到極致,是第一套令我對新文本有很大感受的作品,也讓我更明白新文本的價值。」至於陳炳釗2022年導演及文本的《鐵行里》,當中以家族史跟香港史扣連,她指出是陳炳釗的創作慣技,就像雙母題互相穿插糾纏,配合相關的《潛行者地圖》活動,「是介乎『本土轉化』與『真實劇場』之間的過渡。」

她不諱言,新文本劇場觀眾從來屬於小數,但以「質變」的前提下,她覺得本地的「新文本運動」已取得頗大成功,不僅讓劇場觀眾接受,同時衍生更多創作人,「識行識走」,甚至帶動其他劇團也來演新文本。她坦言本地的新文本劇場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只要大家願意繼續探索,「在那麼艱難的世道,哪怕只有一秒令人反思、令人開心,已是一種功德。」

「前進進」(陳炳釗)劇場研究
網頁:culturalslasher.wixsite.com/hkpa-aesthetic-study

文:黃子翔 圖: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星島申訴王》已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