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治療|少吃菜易生痔瘡?搽痔瘡藥膏會自己好?醫生解構症狀成因/治療方法

2023-11-20 00:00

痔瘡治療|少吃菜易生痔瘡?搽痔瘡藥膏會自己好?醫生解構症狀成因/治療方法
痔瘡治療|少吃菜易生痔瘡?搽痔瘡藥膏會自己好?醫生解構症狀成因/治療方法

很多都市人長期受痔瘡困擾,坐立不安,只搽藥膏就可以治好嗎?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向《星島頭條》分享治療痔瘡方法,拆解常見迷思,解構痔瘡成因、症狀、類型,比較多種治療痔瘡方法的優缺點,並教9大預防方法。

甚麽是痔瘡?拆解3類痔瘡成因症狀

痔瘡是受擠壓形成?會演變成癌症嗎?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醫生解釋,痔瘡指的是肛門內靜脈血管叢及結締組織突起的疾病,是肛門周邊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靜脈血管增生曲張,通常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及不正常的壓擠(Straining)造成的結果。

痔瘡分3類:內痔/外痔/混合痔

痔瘡在不同時期,症狀也不同?劉卓靈醫生表示,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三類痔瘡的成因及各時期的症狀如下:

痔瘡類型
痔瘡類型
痔瘡分3類
痔瘡分3類
內痔症狀
內痔症狀
第1期:無痛,有不明顯的靜脈曲張
第1期:無痛,有不明顯的靜脈曲張
主要症狀是便血等
主要症狀是便血等
第2期:有明顯的靜脈曲張
第2期:有明顯的靜脈曲張
痔瘡有時會跌出肛門
痔瘡有時會跌出肛門
第3期:痔瘡大部分時間已在肛門外
第3期:痔瘡大部分時間已在肛門外
必須用手才能推回
必須用手才能推回
第4期:無法將痔瘡推回
第4期:無法將痔瘡推回

 

 

1. 內痔

發生在黏膜與直腸上靜脈叢的曲張靜脈腫塊,外圍為肛門黏膜柱狀細胞。內痔可分為4個階段,早期症狀以排便或便後出血為主,晚期可能因痔塊體積逐漸變大,排便時被推出肛門外(脫出)。

內痔4個階段:

  • 第一期:無痛,有靜脈曲張的情況,但不明顯;痔瘡從表面看不出來,完全包在肛門內,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及痕癢為主。
  • 第二期:有明顯的靜脈曲張,痔瘡有時會掉出肛門外,但會自行縮回肛門內,有便血。
  • 第三期:痔瘡大部分時間都掉出肛門外,特別在排便、久站、負重或咳嗽時,必須用手才能把痔瘡推回肛門內。
  • 第四期:痔瘡於肛門外凸出,已不能將之推回肛門內,是內痔中最嚴重的狀況。

 

痔瘡類型
痔瘡類型
外痔4大類
外痔4大類
炎性外痔成因
炎性外痔成因
炎性外痔症狀
炎性外痔症狀
血栓性外痔成因
血栓性外痔成因
血栓性外痔症狀
血栓性外痔症狀
結締組織性外痔成因
結締組織性外痔成因
結締組織性外痔症狀
結締組織性外痔症狀
靜脈曲張性外痔成因
靜脈曲張性外痔成因
靜脈曲張性外痔症狀
靜脈曲張性外痔症狀
混合痔
混合痔
內外痔一同發生
內外痔一同發生
內外痔形成一整體
內外痔形成一整體
因內痔久患不治,引發外痔而成
因內痔久患不治,引發外痔而成

 

 

2. 外痔

根據不同的情況外痔可分為四型,成因和症狀如下:

  • 炎性外痔:因常有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肛緣皮膚皺壁突起如水泡狀,腫脹疼痛明顯。
  • 血栓性外痔:肛門的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點為發病突然,出現局部腫脹、疼痛劇烈。
  • 結締組織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而反覆發炎、腫脹,致使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 靜脈曲張性外痔:肛緣周圍皮下曲張的靜脈團,蹲下時令腹部壓力增加;排便時外痔會增大,恢復正常體位後症狀可不同程度的減輕。

3. 混合痔

  • 內痔瘡及外痔瘡的情況一同發生,長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及以下,而且互相連通。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體,是直腸上下靜脈叢共同曲張的靜脈團塊。
  • 成因:絕大多數是由內痔瘡久患不治,慢慢引發肛門同一齒線上的外痔瘡發生。

劉醫生補充,從發病機理來看,痔瘡是良性疾病,一般不會發生癌變。因痔瘡是直腸肛門部位肛墊下移所致,又或是靜脈叢曲張形成的血管團。而直腸癌是由於細胞分化不成熟、過度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痔瘡5大症狀 肛門越洗越癢要注意

怎樣得知自己長了痔瘡?劉卓靈醫生表示,如出現肛門痕癢、腫痛等徵兆,可能已經患上痔瘡。

痔瘡徵兆
痔瘡徵兆
排便出血
排便出血
肛門腫痛
肛門腫痛
尤其在晚睡、生理期等時候,出現肛門腫痛
尤其在晚睡、生理期等時候,出現肛門腫痛
肛門出現痕癢感及灼熱感
肛門出現痕癢感及灼熱感
尤其在半夜時最癢,但清洗後越來越癢
尤其在半夜時最癢,但清洗後越來越癢
可能有塊狀物或分泌物排出
可能有塊狀物或分泌物排出

 

 

甚麼人最易生痔瘡?少吃菜便秘者風險高?

所謂「十女九痔」,劉醫生指,女性雖較常患上痔瘡,但痔瘡其實會發生於所有年齡、男女性別及各種族人士身上。其中,久坐、常便秘者都屬高危。

患痔瘡高危因素
患痔瘡高危因素
特定職業如司機
特定職業如司機
廚師
廚師
商人
商人
常用電腦人士
常用電腦人士
不良飲食習慣如飲酒過量
不良飲食習慣如飲酒過量
嗜辣
嗜辣
會使肛門靜脈血管叢充血,阻礙血液回流
會使肛門靜脈血管叢充血,阻礙血液回流
少吃蔬果
少吃蔬果
纖維攝取不足可誘發痔瘡
纖維攝取不足可誘發痔瘡
生活作息不規律如捱夜
生活作息不規律如捱夜
長時間坐或站
長時間坐或站
排便困難:長期便秘
排便困難:長期便秘
排便用力過度會增肛門壓力
排便用力過度會增肛門壓力
疾病因素如肝硬化、心臟病等
疾病因素如肝硬化、心臟病等
肛門受感染也會導致痔瘡
肛門受感染也會導致痔瘡
其他因素如懷孕
其他因素如懷孕
因胎兒重量壓迫
因胎兒重量壓迫
年長人士
年長人士
肥胖者
肥胖者

 

 

引發痔瘡的風險因素/痔瘡高危人士:

  1. 特定職業人士:司機、廚師、商人、經常使用電腦人士等。
  2. 不良飲食習慣:飲酒過量、嗜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會使肛門的靜脈血管叢充血,阻礙血液回流;少吃蔬果,人體攝取纖維不足,則無法長期刺激直腸黏膜,誘發痔瘡問題。
  3. 生活作息不規律:都市人經常捱夜、加上工作引致精神緊張及焦慮,容易導致便秘。若工作需長時間坐下、站立,引致運動不足,腸道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速度緩慢,從而壓迫靜脈,使血管叢充血,血液回流不暢,導致患上痔瘡。
  4. 排便困難:長期便秘人士會由於糞便於腸道存放過久,水分被完全吸收,導致大便乾硬。一旦排便用力過度,會增加肛門的壓力,久而久之便會誘發痔瘡。
  5. 疾病因素:患有肝硬化、心臟病、發炎性腸疾、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人士,比一般人更容易肛管發炎。除此之外,若肛門位置受到感染,會刺激肛內皮膚及直腸黏膜,可導致損傷,形成痔瘡。
  6. 其他因素:懷孕婦女因胎兒重量增加了下身的壓力,肛門組織更容易鬆脫,引致痔瘡;年長、過度肥胖或體質較差的人士同樣風險較高。

為何女性易患痔瘡?與4階段有關?

至於女性易患痔瘡,是與內分泌有關嗎?劉醫生解釋,女性在月經期、懷孕前後、更年期等不同階段,都有出現一些引發痔瘡或令情況惡化的因素。

女性各階段易生痔瘡原因
女性各階段易生痔瘡原因
月經期
月經期
月經加便秘,影響血液循環,加重肛門負擔
月經加便秘,影響血液循環,加重肛門負擔
妊娠期
妊娠期
激素影響
激素影響
因行動不便而減少活動也會有影響
因行動不便而減少活動也會有影響
子宮壓迫也會造成影響
子宮壓迫也會造成影響
產褥期
產褥期
分娩後排便感遲鈍
分娩後排便感遲鈍
導致糞便變硬,排出恐損肛門
導致糞便變硬,排出恐損肛門
更年期
更年期
機能老化
機能老化

 

 

1.  月經期

  • 如在月經時同時出現便秘,蹲廁所太久容易引致血液不循環,加重肛門負擔,就有機會引發痔瘡,或加重痔瘡情況。

2. 妊娠期

  • 由於孕激素和鬆弛肽等激素作用,使盆底和肛管支持組織鬆弛,加重肛墊負擔,繼而發生下移並誘發痔瘡。
  • 由於行動不便,孕婦的運動量減少,減慢腸胃蠕動,大便變得乾燥,就可能因排便障礙,導致擦傷痔區粘膜而引起出血。
  • 由於子宮壓迫,腹壓增大,盆底下移,容易影響到痔靜脈叢的回流,引起肛墊血液動力調控障礙,也會導致患痔瘡。

3. 產褥期

  • 產婦分娩後,由於腹腔空虛,便秘感遲鈍,再加上坐月子期間活動減少,可能導致數日沒排便。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水分被吸收後大便變硬,強行排出會損傷肛門,引發痔瘡。

4. 更年期

  • 女性到更年期後,與肛門功能有關的組織也會老化,再加上內分泌與神經功能失調,頻繁上廁所,容易增加肛門的負擔,增大患病的可能。

痔瘡可以自救嗎?醫生教5招紓緩治療

吃蔬果就有效改善痔瘡?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指,改善痔瘡應從調整飲食習慣著手,並列有助改善痔瘡症狀,紓緩疼痛的方法:

紓緩痔瘡5招
紓緩痔瘡5招
1. 改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
1. 改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
多喝流質飲品
多喝流質飲品
2. 排便時避免長時間用力
2. 排便時避免長時間用力
3. 避免長時間坐著
3. 避免長時間坐著
4. 溫水坐浴
4. 溫水坐浴
5. 冰敷
5. 冰敷

 

 

治療痔瘡搽藥膏就好?一定要做痔瘡切除手術?

患痔瘡要如何治療?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解釋,痔瘡治療可分為保守治療及積極治療,因應症狀嚴重級別手法有所不同。

1. 保守治療:痔瘡藥膏

劉醫生提醒,保持高纖飲食、多喝水、服用軟便劑等習慣,可避免糞便太硬而擠壓痔瘡。至於疼痛時可在患處塗抹止痛藥膏舒緩。然而痔瘡藥膏也有不足之處,且並非適合所有患者。

  • 孕婦禁用:痔瘡膏內含有的麝香、冰片會對胎兒的發育不利,甚至引起流產。此外,痔瘡膏不能使用於其他部位。
  • 只有紓緩功效:很多患者在使用過痔瘡膏後,發現情況會得到舒緩,以為所有痔瘡都可以「自己好」,但其實塗抹藥物只能減輕出血和腫脹等症狀,並不會令痔瘡消失。

他指,痔瘡雖是小病,痔瘡膏也相對較安全,但還是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若使用痔瘡膏3、4天症狀仍沒有緩解,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2. 積極治療:痔瘡手術

  • 症狀輕微者可採用簡單的門診手術,例如橡皮筋結紮術和電刀切除。
  • 嚴重的痔瘡則須以傳統手術切除。

劉醫生補充,若10分為生孩子時的疼痛,那麼以傳統痔瘡切除手術來說,剛做完痔瘡手術的疼痛感,最嚴重可能到達7、8分,亦是手術後最痛的時間,但大多可以用止痛藥控制。術後疼痛會慢慢緩解,約10至14天後會變得較無感。至於另一種環狀痔瘡切除手術(痔瘡槍手術),手術後只會有數天輕微不適,且無肛門傷口及痛楚。

痔瘡無法被根治 飲食作息不佳隨時復發

劉卓靈醫生形容,痔瘡就如同肛門的「軟墊」(Anal Cushion),像一個橡皮襯墊般能把肛門口封住,與肛門括約肌協同避免糞便滲漏。他指出平常大家所認知的,多為「產生症狀或不適的痔瘡」,一般是出現3大症狀才需要處理:流血、疼痛、肛門有凸出物。

他強調,「切除痔瘡,便能一勞永逸」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其並非像膽囊或闌尾,經過手術就能完整消除,而是每個人自出生後便如影隨形的組織。若治療後仍不注意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便很可能再次發作。

預防痔瘡9大方法 大便時不能看手機?

預防勝於治療,劉醫生提醒,日常應注意如廁、飲食、運動等習慣等,有助預防痔瘡煩惱。

9招預防痔瘡
9招預防痔瘡
1. 避免久站久坐
1. 避免久站久坐
2. 如廁時避免用手機或看報
2. 如廁時避免用手機或看報
3. 養成定時排便好習慣
3. 養成定時排便好習慣
4. 保持肛門清潔及乾燥
4. 保持肛門清潔及乾燥
5. 避免捱夜、食辣及飲酒
5. 避免捱夜、食辣及飲酒
6. 喝水充足
6. 喝水充足
7. 多吃高纖蔬果
7. 多吃高纖蔬果
如奇異果
如奇異果
香蕉
香蕉
椰菜花
椰菜花
8. 多運動
8. 多運動
9. 溫水坐浴
9. 溫水坐浴
可紓緩肛門壓力
可紓緩肛門壓力

 

 

相關文章:

飲酒生痔瘡風險高44%? 醫生揭3大原因1類人高危

如廁玩手機逾8分鐘易生痔瘡 5情況須求醫 醫生教4招自救

番茄炒蛋是便秘救星?研究證2類蔬果有效通便防腸癌

編輯:Louis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