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鯨船螺旋槳擊身 解剖揭背鰭現新傷 保育意識弱 害死布氏鯨

2023-08-01 00:00

漁護署及海洋公園專家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對開吊起。
漁護署及海洋公園專家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對開吊起。

(星島日報報道)小布氏鯨上月罕有出現在香港水域,一舉一動令市民感覺「魚樂無窮」,但部分人乘船出海近距離觀鯨「打卡」的行為,或造成嚴重干擾,加上其身體疑遭螺旋槳擊傷,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最終昨晨被發現命喪西貢海域,屍身在海面漂浮。漁護署及海洋公園專家昨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對開海面,隨即進行解剖調查死因,初步發現其背鰭多了另一個新傷口,正檢驗是否致死原因。海洋公園專家昨晚會見傳媒時感言,公眾應認真思考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昨晨10時許,有西貢漁民出海時發現有鯨魚翻肚漂浮,水警不久接報到場,漁護署人員及專家亦乘船靠近作初步檢查,相信鯨屍為較早前在香港海域發現的布氏鯨。

記者趕至附近乘艇出海視察,發現鯨屍尾部潰爛,腸狀溢出。由於海面湧浪較大,鯨屍隨水飄流,昨午2時許一度距離石灘僅約百米,到了晚上6時25分,鯨屍被吊上躉船,運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對開海面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漁署研製標本供科研教育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昨晚表示,初步發現鯨魚除了有兩個舊傷口,亦在其背鰭位置有另一個新傷口,正檢驗傷口面積及大小,以確定是否致死原因,也會查看是否因誤吞垃圾、塑膠等原因致死,並會取出內臟樣本化驗,希望了解其死前健康狀況;由於天氣炎熱,園方會盡快解剖,以免天氣情況令屍體狀況惡化。

陳續稱,鯨魚屍體尚算新鮮,相信去世不久,強調由鯨魚出現開始,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與漁護署緊密監測鯨魚狀況,不停進行可行合作方案,但事情已發生,基金對其死亡感到可惜,「我覺得係一個好好嘅機會,畀大家認真諗一下點樣同大自然唔同嘅物種相處。」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對發現鯨魚屍體感到惋惜,指署方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已安排打撈鯨魚屍體,並委託海洋公園為鯨魚屍體作解剖檢驗,以判斷其品種及死因,有關解剖工作可能需時數天。解剖結果將有助了解鯨魚行為和具體死因,為日後政府如何處理鯨魚再在本港出現作參考和制定方案。經解剖後的屍體,漁護署表示會作合適安排,如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科研和教育用途。
網民紛指責出海市民「兇手」

發言人續稱,自有鯨魚本月中旬出現於西貢水域以來,漁護署聯同其他部門在鯨魚出沒的海域巡邏,而為避免鯨魚受滋擾和驚嚇,漁護署人員更在西貢公眾碼頭等地方派發單張,勸喻巿民不要出海觀鯨及避免進行水上活動。

約7米長的小布氏鯨自上月13日開始被發現出現西貢海域後,多天均被人拍攝到其蹤影,更吸引不少市民出海觀鯨,無奈市民追看的熱情疑成為其「催命符」,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上月25日公布市民提供的照片,可見鯨魚背部有疑是螺旋槳造成的兩道傷痕,身體狀況亮起紅燈,不料數日後客死香江。

鯨魚死亡消息傳出後,不少網民大罵曾出海近距離觀鯨的市民是兇手,當中有人指責自拍愛好者:「好可悲!咁鍾意『打卡』嗰班人,點解而家唔去『打卡』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