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回味百年情 細數單車名將 騎行香江|慢讀樂趣

2023-08-01 00:00

兩位作者為香港單車發展史搜集詳細資料,圖文並茂,令人看得眉飛色舞,書中不但講單車運動,更有很多引人入勝的香港單車冷知識。
 

三屆亞運金牌得主黃金寶,譜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香港故事。
三屆亞運金牌得主黃金寶,譜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香港故事。
被譽為 「牛下女車神」 的李慧詩,兩奪奧運獎牌。
被譽為 「牛下女車神」 的李慧詩,兩奪奧運獎牌。
單車百萬行慈善比賽。
單車百萬行慈善比賽。
政府建設越來越多單車徑,單車數目不減反增。
政府建設越來越多單車徑,單車數目不減反增。
早年一群花式單車好手到校園表演,令學生大開眼界。
早年一群花式單車好手到校園表演,令學生大開眼界。
三屆亞運金牌得主黃金寶,譜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香港故事。
三屆亞運金牌得主黃金寶,譜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香港故事。
被譽為 「牛下女車神」 的李慧詩,兩奪奧運獎牌。
被譽為 「牛下女車神」 的李慧詩,兩奪奧運獎牌。
從前單車當作交通工具,現在踏單車則成為消閒運動。
從前單車當作交通工具,現在踏單車則成為消閒運動。
從前單車當作交通工具,現在踏單車則成為消閒運動。
從前單車當作交通工具,現在踏單車則成為消閒運動。
《我們都是單車人──走過香港單車百年歲月》
《我們都是單車人──走過香港單車百年歲月》

香港單車人才輩出


香港單車運動員人才輩出,包括我們認識的黄金寶和李慧詩,不過,不少香港單車殿堂級人物,平時沒有曝光,翻開這本書大開眼界,首先從上世紀50、60年代的元祖級單車名將數起,當年參加1961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一屆亞洲區公開單車冠軍賽,首批香港代表就創出佳績,素有「摩打腳」稱號的周光才在4,000公呎場地項目奪得銅牌,為香港奪得首個單車國際獎項。這位「香港第一」的單車名將,腳力驚人,在本港的比賽中,輕取體能過人的英國軍人運動員,據稱,他早年在港島山路起伏的地區練習,周光才在爬山路段有優越的能力。行內人士表示,他擁有屬於「體重輕」但「肌耐力強大」的單車比賽條件。不過,「摩打腳」參加過1964年東京奧運之後,1966年便退出單車運動,比賽生涯不算長。


香港單車界還有一位車神,他就是1965年代贏得業餘環呂宋單車多日賽分站冠軍的王理察,自1966年開始,他連續五、六年在香港橫掃比賽,有一半以上賽事由他勝出,不過,最傳奇的是1970年因為意外留院兩年,住院期間愛上射擊運動,出院之後沒有出現單車賽場,結束對香港單車比賽的統治日子,但改為代表香港出戰亞運射擊項目,2009年,年屆62歲的車神代表英國國家隊出戰世界龍舟錦標賽獲得銅牌,翌年再戰增添一銅。
 


曾為警察救護用車
 


關於香港單車運動往後有大批風雲人物,有興趣可細心閱讀這本書,此處不贅,接下來要講一個大家比較陌生的主題,這就是香港的單車歷史。1817年,單車在德國誕生,由Karl von Drais發明,他製造了一個木製的裝置,最初稱之為「跑步機」。大家可以想像,這個看來是很無聊的東西,除了可以幫你燒脂減肥之外,很難會有甚麼實際的用途,不過,最初期人們把單車當作感受速度的工具。1885年,渣甸洋行把單車引進上海和香港。1893年1月5日,《德臣西報》社論稱,「香港街道狹窄,不宜讓單車手高速行駛。」當時在香港人眼中,「單車使用者是『令人厭惡的惡魔』」,當年參加單車比賽以歐洲人為主,不過社論對單車在香港發展頗為樂觀,認為若有更好的配套設施,單車運動可以成為受歡迎的戶外娛樂,其新潮的特性也會吸引到香港年輕一代。


儘管單車人士愛飆車,此舉危及路人,造成擾民,社會對之印象不佳,然而單車靈活方便,小巧耐用,政府用來作警察巡邏和救護之用,根據1909年官方紀錄,香港總共有20輛救護單車,港島17輛,九龍只有3輛,市民任何時間可撥打電話求助。

單車經過普及之後,用途不斷創新,1886年,當香港人還不太接受單車的時候,美國人Thomas Steven成為史上騎單車環遊世界的人,也是第一人在中國境內使用單車旅遊,「其騎行路綫跨越江西、廣東、廣西,從九江市出發,途經鄱陽湖、佛山、石灣、英德、韶關,到達廣西後,再折返九江市。」
 


從送火水變作消閒
 


好了,我們向前走50年,1930年代的香港,單車已經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賣單車的單車行成為新興行業,有大量民用需求,主要用於物流,那些年的單車是高價工具,單車行的東主非富則貴,作者考證到有車行東主擁有陪審員身份,表明其社會地位。單車行開設在灣仔這個商業中心地區,當年有一間名為順英單車公司的舖頭,有四層樓高,在黃金地段能有此規模,單車生意「唔講得笑」。


香港單車百年,今天已不見有人用單車送火水、石油氣和送米,但單車數目不減,因為政府建設越來越多單車徑,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養」車。今日,你踩咗單車未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