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也斯舊日足迹 香江情話 美麗風景綫|慢讀樂趣

2023-02-07 00:00

也斯是香港知名文人,也是香港的回憶,已告別塵世十載,本書是增訂版,收錄了多5篇新文章,更完整交代他眼中的香港,全書由39篇文字和179幀照片組成。
 

九龍皇帝墨寶密碼




增訂版序言談到也斯的攝影︰「也斯強調他不是攝影師,用的也是一部『儍瓜機』,不過作家以人文藝術的視野觀察香港,也斯認為會有他獨特的視野,會有與別不同的觀看方法。」也斯如果看到今天智能手機的流行,隨手拍成為社交內容的話,不知會否改用iPhone之類記錄他身邊的香港人與事,不過,無論如何,也斯的隨手拍境界很高,最難得是他身邊的人,不乏有時代代表性,比如他抓住了街頭藝術家曾灶財的一個天真樸拙的笑容,彷彿把他的故事加添了一個無言的附註。

曾灶財在我兒時記憶是一個神秘故事,我不知道原來九龍有皇帝,也搞不清九龍主權誰屬的問題,不過,他在港九兩地「御筆」寫下的詔書,我就曾經大開眼界,原本以為有人惡作劇,也有人說曾灶財的「墨寶」隱藏神秘的密碼,當我從報章知道這位九龍皇帝的身世之後,又有人說,曾灶財可能是某朝代「穿越」來到這個時空的使者,今天看到也斯拍他的一個特寫,我忽然好像對這個香港傳奇,多了一份親切感,雖說我還是不太了解這位人物,但我認同他是香港文化藝術的一位持份者。

也斯是香港知名文人,全書由豐富文字和照片組成,完整交代他眼中的香港。
也斯是香港知名文人,全書由豐富文字和照片組成,完整交代他眼中的香港。
也斯強調他不是攝影師,但會拿着「儍瓜機」,拍攝社會各階層,當中包括「九龍皇帝」曾灶財。
也斯強調他不是攝影師,但會拿着「儍瓜機」,拍攝社會各階層,當中包括「九龍皇帝」曾灶財。
也斯親自拍攝黑白照片,以人文藝術的視野觀察香港。
也斯親自拍攝黑白照片,以人文藝術的視野觀察香港。
也斯親自拍攝黑白照片,以人文藝術的視野觀察香港。
也斯親自拍攝黑白照片,以人文藝術的視野觀察香港。
也斯親自拍攝黑白照片,以人文藝術的視野觀察香港。
也斯親自拍攝黑白照片,以人文藝術的視野觀察香港。

 

張張臉孔各有故事




此外,在同一篇章節中,《九十七張臉孔》介紹了兩位人物,一是在彈結他的「年輕詩人」艾歌,以及捧着一樽台灣啤酒笑對鏡頭的蓮達,她是「東歐詩人」,我即時有觸電般的感覺,如果我問身邊的年輕人,你可接觸過詩人嗎?也許他們會以為我想講的是填詞人。可不是呢,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還有詩人這個社群,儘管這不是一份職業,例如也斯其中一個身分是詩人,本書的《蔡孑民先生墓前》便是一首詩,蔡孑民是中國民初教育家蔡元培的別字,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他與五四運動有很深的關係。

我說今天大家都要回憶一下蔡元培在那場運動中高風亮節。當年學生罷課也鬧事,身為大學校長,蔡元培跟北平政府交涉,雙方談到條件之後放人,但他同時辭去北大校長之職,並在辭職信中寫下他的感受:「殺君馬者道旁兒。」

也斯,沒有目睹香港社會事件的一幕,大家可明白蔡元培的話,跟幾年前香港學生的過激行動,有甚麼關係嗎?
 

詩人站在時代脈絡




也斯有一首很生動有趣的詩,把香港生活情趣活靈活現的描繪出來,詩名是很地道的香港特產︰鴛鴦。創作於1997年,這是香港回歸的歷史時刻,節錄前一段如下︰

「五種不同的茶葉沖出了

香濃的奶茶,用布袋

或傳說中的絲襪溫柔包容混雜

沖水倒進另一個茶壺,經歷時間的長短

影響了茶味的濃淡,這分寸

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

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

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

你可能想到詩詞之外的一種香港人的情意結,不過,請不要介意我今天要這樣理解香港的未來和現在,這就是香港必然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之中。多少年,大家可想通了嗎?如果今天還有詩人,香港有太多的題材可以發揮。順帶一提,詩人的任務是甚麼?當然是寫詩,不過,及格的詩能以境界感動別人,並傳達影響人心的眼界和抱負。當然,美國英籍詩人艾特略指出,詩人更有把言語雕琢的手藝,把大家難以言明的境況,通過創新語境表達出來。

寫詩,一點都不簡單,走得很遠的詩人很多,可是站在時代脈絡的詩人,可能不會太多。也斯的作品不可多得,我們懷念他。

《也斯的香港》(增訂版)
作者:也斯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售價:$88

也斯告別塵世十載,已成為香港的回憶。
也斯告別塵世十載,已成為香港的回憶。
「坐上電車,隨着它緩慢的步伐,走到哪裏看到哪裏吧。」也斯生前愛坐電車,看兩旁的景物,思考人生。
「坐上電車,隨着它緩慢的步伐,走到哪裏看到哪裏吧。」也斯生前愛坐電車,看兩旁的景物,思考人生。
也斯也愛逛廟街,說「這廟街,真是甚麼都有!」由藝術家、舞蹈家到相士,包括不同形式的表演和買賣。
也斯也愛逛廟街,說「這廟街,真是甚麼都有!」由藝術家、舞蹈家到相士,包括不同形式的表演和買賣。
也斯形容自己走過港島西邊街不知多少次,街上不斷拆卸改建,圖為西邊街小巷的一棵老樹,見證着時代的變遷。
也斯形容自己走過港島西邊街不知多少次,街上不斷拆卸改建,圖為西邊街小巷的一棵老樹,見證着時代的變遷。
也斯的作品不可多得,我們懷念他。
也斯的作品不可多得,我們懷念他。

文:王文宇
圖:星島圖片庫、摘自《也斯的香港》(增訂版)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