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業 – 唱粤曲 走出抑鬱 |此中真意

2022-11-06 00:00

周鑒學習粵劇戲曲,活出精彩快樂人生。
周鑒學習粵劇戲曲,活出精彩快樂人生。

我認識一位朋友,他認為粵曲是一項寓文化及運動於娛樂的綜合活動,由整體牙齒、口腔肌肉到嘴唇形態,透過語言、聲音及呼吸,帶動全身運動,這個觀點頗有創見。

數年前,我和曲友往周鑒(Kim Sir)影樓拍攝粤曲錄影,他以綠螢幕科技,應用電腦轉換布景。見他呆口木面,不苟言笑,態度嚴肅,打燈擺位、掛咪收音,都十分認真。當時原來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而他卻全不知情,其他徵狀還有失眠、心悸、疲倦、健忘、消化不良,並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

退休前,不是玩樂就是工作,煩事憂心,着眼搵錢;退休後,百無聊賴,表面優閒,內心空虚,感到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他認為這是「假抑鬱」,不妥善處理,可釀成真病。後來學粵曲給他注入了新動力,現在食得痛快,瞓得舒泰,脱胎换骨。

從中醫學「肺朝百脈」與「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分析,唱粵曲,可以打通全身經脈。我覺得有點兒誇張,但相識三年多,勤操曲與練樂器,親眼見他,前後真的判若兩人!他說粵曲的故事內容,絕大部分都是杜撰虛構,有其古人,不盡有其事乃至全無其事,但是借古喻今,反映了人生百態,浸濡其中,明白生活如舞台戲曲,凡事要換一個角度看。

疫情期間埋頭鑽研,啓發了他設計出一套呼吸法,配合一輯完整廣東話發音法,簡易說明字頭(咬音定調)、字膽(藏聲露字)及字尾(歸韻成腔)的原理,一般初學者,約四星期便能唱好一首曲。更重要的是學習過程中,提升了人體代謝功能,優化心靈情緒,活化大腦中樞神經系統,製造出大量快樂激素(多巴胺),建立成功感,提升自信心。

為了以科學解釋唱曲與健康的關係,他邀請了岑思勁牙醫博士,並聯繫香港牙醫學會,以訪問錄影,透過YouTube分享知識,並取材新馬師曾《百行考為先》及龍劍笙《去國歸降》作示範分析,計畫會在香港及內地首播,再免費推廣至全世界,以另類方式弘揚粵曲文化。
文:劉國業

圖:劉國業、受訪者提供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