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演唱會|小朋友追星直擊意外受驚 社工籲家長助小朋友表達情緒解壓
2022-07-29 00:00
演唱會意外讓很多香港人同時一起經歷了「創傷亅的一晚。成年人也未必能將感受說出來,更何況是小孩。人面對「危機」往往有三個面向 – 抵抗(fight)、逃走(flight)、凝固(freeze)。經歷創傷事件,除情緒狀態外,亦需要留意兒童的行為表現,家長宜做好準備,調整好個人狀態,以盛載孩子的各種情緒行為反應。
創傷無大小,親身經歷或目擊同樣帶來很大的震撼感,整個人恍如地動山搖,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不安、緊張、焦慮、煩躁、沉鬱、呆滯都是常見的情緒狀態。除了觀察孩子的表情神態,行為倒退亦甚為常見,如無法如常單獨入睡、突然變得很「痴身」,稍一不見了你便慌亂,不停找你等。容易害怕、發惡夢、不願起床、不願出門上學、咬手指、尿床等等亦很常見。亦有可能對身邊的事物變得敏感,繼而作出比平常大的反應,如被物件的碰撞聲嚇到而大哭,父母沒有接聽電話而不安到大吵大鬧⋯⋯整個狀態的持續時間和程度因人及事件性質而異,部份孩子會傾向加陪洩或格外壓抑。
另外,家長需要了解觸發創傷的事件及當中的要素(時地人等),如意外發生在公園,孩子再到同一個公園時,亦有機會觸發其情緒反應。如意外涉及親近或在意的人時,引發的情緒反應亦會相應較大。如意外發生的時間接近特別日子,當臨近該日子時,亦有機會勾起程度不一的情緒。
面對創傷,如孩子目睹或知悉大型意外的發生,請先讓孩子暫停重覆追看相關畫面、報導、網上/群組討論,而緩減整個事件、情緒的渲染,避免不自覺地加深印象。
讓孩子感受到安全、陪伴,如孩子能大哭、以說話表達,家長可以坐在孩子身傍,透過擁抱、拍肩等肢體接觸讓孩子得到安慰,直接而溫和的觸碰比起語言更能帶來直觀的安撫。
慢慢講述事件,說出感受,能讓情緒得以被識別繼而釋放。過程中,家長需要幫忙,邊繼續安撫的動作,邊引導孩子深吸呼,保持緩慢的節奏,慢慢地表達,家長亦需要幫助孩子以情緒字詞慢慢地講出感受,讓混亂的情緒得以被解讀( name it)。
整個過程的重點在於「慢慢」、「(調節)深呼吸」、「肢體觸碰的安撫」、「讀出情緒」,有助我們疏理內在情緒,了解自身內在正發生什麼事,透過安全地表達、被盛載,則能讓情緒得以釋放,繼而慢慢找回內在的平靜。
成人是這樣,孩子亦同樣。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忙,家長亦需要整理及釋放,才能接得住孩子的情緒狀態,因此,家長亦需要照顧好自己。成人的平靜安穩,是最好的拍子機,讓孩子慢慢調節自身的情緒狀態。
如擔心處理不到相關症狀家長記得帶小朋友尋找專業人士幫助。
撰文:註冊社工Ms Cherry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