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講好香港故事 橋梁繪本連繫兩地情|慢讀樂趣
2022-07-26 00:00
本書繪畫者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閒時喜歡探索香港古迹及文化習俗,近年在工作上參與研究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能夠出版更多此類的兒童書,把香港傳統化傳承給下一代。
肩負連接溝通使命
本書只有五十多頁,不過內容也真的夠豐富了。在這本書中,孩子可以看到:
一、大澳大涌橋:香港經濟的發展;
二、銅鑼灣奧運橋:力爭上游的香港精神;
三、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及行人天橋:匯聚東西文化的國際都會;
四、龐大的荃灣行人天橋網絡:逐步完善的城市規劃;
五、青馬大橋:繁忙的國際航空樞紐;
六、港珠澳大橋: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為甚麼本書以「橋相連,心相接」為主題?「橋,肩負連接兩地的重要使命,使人們交流溝通更方便。心,可以藉着建立溝通橋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創作背後有很重要的信息存在,這是一種文化歷史的再造工程,為求最好效果,繪畫者鄧子健構思每座橋的跨頁圖畫時花了很多心思。為了精益求精,力求細緻,他不惜跑遍各區用心觀察,與此同時,也借助無人飛機航拍技術,從高空拍攝不同角度的建築物,這是一項上天落地的大工程,若不是有心人,相信很難做得到。
六座橋見證時代變化
畫家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繪畫本書其中一個挑戰是如何把真實的景象,壓縮在圖書版面的有限空間之內,再者,如何重現和再安排橋的周圍場景與細節。一個樓頂、一條街道都需要畫家使出真功夫來表達,同時要配合不同地區的特色來製作,還要不忘鋪陳出背後的香港故事。
到訪地標拍私人畫冊
屯門在那些年還有水牛耕田,我在牠身邊合影了一張,這是放在大廳的代表作,我是身穿淺色衫褲,還戴上一頂太陽帽,是我少有醒目之作。另一張是在宋王臺公園門外的單人甫士,那是秋涼轉冷的一天,我很老成的把大衣放在右手、左手插袋的造型,被形容為好似「老闆」,又似「明星」,哪位明星?就是常演經理、有錢人的梁醒波。
沙田又是我的一個有圖有相有真相的難忘之地,我是在萬佛寺留影,今天經過沙田,我竟然再認不出從哪走上去萬佛寺。我小時候,一出沙田火車站,跟着人群,你便可以找到了,事關十個人大半都是為了去萬佛寺,沿途有很多小吃,又有欖核雕塑紀念品,有如去了節日墟市般熱鬧。
今天我很難再找齊昔日的「香港與我」影集,一切只留在我腦海中。看這本書時,我感觸良多,因為六座橋都不在我的童年日子,看起來我好像是恍如隔世。香港有很多故事都換了版本,這是城市進步,也是城市的無奈。我忽然想到,三、四十年之後,再看本冊的感覺會如何?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