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記憶|灣仔填海史 大半填海得來

2022-07-18 00:00

香港記憶|灣仔填海史 大半填海得來
香港記憶|灣仔填海史 大半填海得來

今年書展,繼續迫爆會展,其實灣仔由皇后大道東開始,幾乎大半個灣仔都是填海得來。

由19世紀末開始,灣仔無間斷地進行填海工程。
由19世紀末開始,灣仔無間斷地進行填海工程。

海邊的皇后大道東
於灣仔皇后大道上,有着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洪聖爺廟,代表着「灣仔」的原貌,於19世紀僅是灣仔海岸線旁的小神壇,今日的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街一帶,當時只是一個小海灣,居民以捕魚為生;後英國移民到來,開始發展春園街一帶,而船街則為停泊、維修船隻的碼頭。

洪聖爺廟,標誌着昔日的灣仔海岸線。
洪聖爺廟,標誌着昔日的灣仔海岸線。

填出大半灣仔
在19世紀末,香港開始了填海工程,築起今日的皇后大道東。於1922年開始,開始長達9年的灣仔大型填海工程,海岸線移至告士打道,增加達90英畝,即相等於51個標準足球場;至二次大戰後、六七十年代,再把海岸線推展至會議道、灣仔碼頭;今日的會展二期就於九十年代填海並興建落成。有統計,多次填海後,1842年尖沙咀至灣仔隔離約2.5公里,而現在僅得約1公里。

二次大戰前,建成軒尼詩道外,更填出51個足球場的面積。
二次大戰前,建成軒尼詩道外,更填出51個足球場的面積。

香港人由一片海洋中,建造了會展、修頓球場、政府合署、灣仔碼頭等等,變出了繁華灣仔。

維港距離,由1842年的2.5公里縮短至1公里不足。
維港距離,由1842年的2.5公里縮短至1公里不足。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