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另類本地遊指南 趣談九龍街道掌故|慢讀樂趣

2022-05-03 00:00

作者是香港著名報人、作家,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為報章、雜誌撰稿,同時出版了一系列環繞香港題材的著作,包括地方掌故、民生習俗、街道考源等。
饒有趣味歷史故事

香港還是有些人常緬懷過去英國殖民地政府的日子,令我驚訝的是不少是九十後,港英時代你有甚麼記憶呢?本書的總序談到這一點,並且帶出香港人需要更多認識香港的歷史。「懂得古代香港的歷史是為了懂得自己社會和文化的根,懂得今天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的必然性。」

我小時候是殖民地時代,聽得最多的一句說話,就是香港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大家都是過客,可是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大部分香港人都似乎未有想像到有一天回到國家懷抱,以為香港的日子還可繼續再借過來。回想當年的香港,我們感覺文化的根,不外是那三幾條大街,例如全世界最多霓虹燈的購物街彌敦道,充滿維多利亞時代歐陸建築物的中環,以及到處都是神廟的新界,除此之外,香港是甚麼的形象,我大概想不起了。

「九龍半島自1861年正式割讓予英國政府,自此成為了華夷混雜之地。以往的九龍半島只包括界限街以南至九龍群山以北的土地,歷經多年發展及填海工程,擴展了部分以往屬於新界的土地,面積亦不斷擴大,背後充滿着有趣的歷史及故事。」這是作者寫作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令我得到一番意想不到的教益。
詳述名勝街巷由來

本書主題清晰,結構也不複雜︰「作者藉豐富的史料及淺白的文字,揀選九龍區多處名勝、地點及街道,詳述其命名由來及歷史,當中包括宋王臺、九龍城寨及廟街等華人建築及街道的故事,同時亦有英人帶領發展的昂船洲、九龍塘及柯士甸道等地,給予讀者一個有關九龍半島發展歷程的全面認知。」

翻這本書,我發覺有如到了一個時空交錯的元宇宙,在多元角度下,教我了解更多著名的地方,譬如我從小到大,家人到假日必帶我去飲茶兼買餸的九龍城,原來這裏有說不完的故事。很好,我開始了解我在這裏長大的九龍半島,是這個原貌。不過,令我拍案驚奇的是尖沙嘴的柯士甸道,原來是一位堪稱香港「賭聖」的人物的名字,一百多年前把香港變成一個「小澳門」。
柯士甸原是輔政司

柯士甸原來是麥當奴任港督時的輔政司,他於1868年至1871年之間,執行一項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開賭,全港十二家賭館,分布在西營盤、荷李活道、皇后大道中、機利文舊街、灣仔大道東。「營業時間每日由上午六時起至深夜止。」香港賭到天昏地暗,原因很簡單,一百多年前的香港原來跟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澳門一樣,經濟很簡單,沒有甚麼生計,難為了殖民地政府,每年稅收有限,開賭之後,庫房收入大增,不過,有議員認為對社會風氣有破壞,於是提出反對。

不說不知,賭博害人,當年社會風氣敗壞,靠搶都不止,更有人組織拐帶兒童活動,把未成年的男女賣去做小夥計和奴婢,甚至當娼,認真無良。又是柯士甸出來擺平此風,他表示這與賭博合法化沒有必然關係,不過,也不可以坐視如此嚴重罪行,於是提出對拐帶者施以笞刑。據說,用的不是一般木棍或藤條,而是有如貓爪的特製藤條,保證一鞭就要犯人屁股開花,等閒人士捱不過連續兩藤,問你怕未?

如此殘忍的刑法當然起到了一定的震懾效果,好了,說回屬於我印象之中的柯士甸道吧。我小時侯認識的柯士甸道是時尚潮流勝地,附近除了有電影公司、唱片公司之外,滿街都可能碰到明星、歌星,更是洋人遊客的集中地,當英國披頭四樂隊訪港時,據說他們「微服出巡」在這一帶飲酒和購物,還鬧出不少花邊新聞,例如約翰連儂因為不滿尖沙嘴某酒館的服務,竟然掀翻桌子,然後揚長而去。

這本書還有一個很好的導賞功能,如果未來疫情下降的話,不妨用來作周末本地遊的指南,如果你是網主,拍成一輯內容,我保證受歡迎,因為九龍街道真的有排你講,配以飲食貼士指引,正呀!

廟街每當華燈初上,便成為小販雲集的夜市場,是體驗香港地道生活的好地方。
廟街每當華燈初上,便成為小販雲集的夜市場,是體驗香港地道生活的好地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