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強人|18歲女患厭食暴食症躲廁所進食 醫生提醒藥物只可輔助改善
2022-04-14 00:00
吃東西是一種享受,但對Celine來說,曾經每餐飯都是折磨。她中四時因為在意別人目光,所以刻意透過節食減肥,身高超過160厘米的她,體重一度跌至只有約42公斤。這種極端飲食後來變成厭食和暴食症,Celine像人格分裂般,有時無法控制食量,躲進廁所暴食,有時又會因內疚而斷食。雖然飽受飲食失調困擾,卻因想維護在朋友面前的健康形象,而無法誠實面對問題,令身體響起警號。
肚餓有安全感 代表正變瘦
回想起厭食症的起源,Celine指中學時曾患有皮膚病,當時醫生吩咐她戒吃牛肉和奶類製品。「後來我發現戒吃了某些食物後,整個人都瘦了,之後慢慢追求這種越來越好看的感覺,所以開始想戒的食物變得更多。」加上網上資訊發達,愛美的Celine每當看到有人分享哪種食物容易致肥,就會把它戒掉。「我覺得自己一開始是健康食品痴迷,大概知道哪些食物對身體好一點,只想多吃,怎料變得極端,慢慢變成只吃它們。」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指,健康食品痴迷是一種都市問題,在醫學界未定義為疾病,屬於低程度的飲食失調,患者會沉迷吃健康食品,如果情況嚴重,就有機會演化成厭食、暴食,甚至情緒病。
Celine憶述,當時正值發育期的她,食量卻非常少,很多時都會省卻早餐,或只吃一個水果加兩隻雞蛋,下午和同學外出吃飯會選擇清淡的食物,不會吃光,晚餐則不吃米飯,只吃菜。「媽媽會覺得難得煮了飯,想我開開心心吃,但我變得好像不享受,甚至洗走醬汁,就會覺得我脾氣很古怪。」
漸漸Celine覺得肚餓帶來安全感,代表正在變瘦,自己有控制身體的能力。她形容當時已經變態到沒有目標,「好像每天起床不覺得有瘦一點,就覺得不可以,總之就是越瘦越好,要去到最盡!」不過與此同時,身體也發出警號,她停了月經接近兩年,經常覺得頭痛頭暈,精神不佳,專注力降低,更有一次暈倒在廁所。「這件事才令我意識到原來我吃這麼少對身體已經有這樣大影響,不單只是過份地瘦,還會影響身體本身的功能,都是可能犯賤,覺得那刻對我來說雖然健康很重要,但瘦更加重要。」
想了解更多健康故事?
中醫視像診症|認識6種體質新冠治療方案 連花清瘟膠囊只啱一類人
厭食演變暴食 兩個症狀間徘徊
厭食和暴食聽起來是兩個極端,但有些人會同時患上這兩個症狀,形成惡性循環,Celine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由過度追求健康飲食,到變成病態越吃越少,原來這些都是Celine患上暴食的前奏。有一次她和朋友外出吃飯,突然覺得自己餓了很久,於是便像開了按鈕般不停進食。「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食物,甚麼都很新奇很想試,吃到肚很脹,覺得胃就快爆,快要嘔出來,但都好像停不了。」由於她十分在意同學對她的看法,所以平日都會刻意保持健康飲食的形象,每次暴食也不敢展露於人。「同學請大家吃曲奇,但很多人在時我不敢吃,他們走了後我覺得終於可以解放,便會大快朵頤,不用假裝很健康,我不會吃那些食物的形象。」
不過暴食過後,Celine又會因內疚而斷食,同時不斷做運動彌補。由於當時是求學時期,Celine會拿着教科書,在商場一邊溫習,一邊走路,最誇張曾一次過走三萬六千多步,雙腳彷彿無法停下來,身體一時間無法負荷龐大的運動量,所以小腿、腳跟長期痠痛。
歐陽國樑醫生指補充,大部分暴食病人都是先有厭食症,但由於太過限制自己,令腦海經常想進食,然後才慢慢形成暴食症,稱為暴食型厭食。兩個症狀通常也沒有一個特定轉換周期,有些患者每天都會轉換,有些間中才發生。暴食型厭食患者體重和外表表面上正常,可以如常上班,像過着正常生活,甚至可以瞞着家人多年。厭食最大的危險性是體重過輕,暴食是一次過吃太多,身體受不住,或者用一些彌補的方法,例如扣喉或吃瀉藥等影響身體。「如果你同時厭食和暴食,你的體重反而沒有純粹厭食般輕,未必如純厭食般高風險,其實當然也不健康,但其實兩個病症一起有,反而有機會令這些危險性降低一點。」
藥物屬輔助性 需改變患者思想行為
因為一次意外,Celine斷了十字韌帶。「我記得我受傷後第一個想法是,糟了我做不到運動,而不是我受了傷。」不過在醫院休養期間,Celine因為需要好好養病,所以回復正常飲食。「我發現月經來了,那刻覺得很驚喜,而且很慚愧,原來之前做太多運動,吃太少食物,所以令身體來不到月經。」此刻她意識到自己有飲食問題,終於鼓起勇氣向精神科醫生求醫,過程中Celine沒有服藥,而是接受認知行為治療。醫生讓她記下生活大小事,定時記錄行為、思想、情緒和身體感覺。「這些治療令我知道身體、情緒和心靈如何一起運作,令我越來越注重心靈健康。」她指自己在觀念方面已經康復,但由於暴食持續了兩年多,所以有時當她很大壓力,都會有靠進食紓壓的想法,但頻率低了很多。
歐陽國樑醫生指,如果要醫治飲食失調,藥物肯定是輔助性方法,最重要是要改變患者思想行為,不過要尊重他們願意改多少。「如果患者還有很大康復動機,當然盡力幫他過正常生活,但有時他們變成了癖好,很難完全斷尾,如果教到他們一些方法能控制病情,不會太過份,只是偶爾失控一次,有時都要放手,不可能要求太高。」現時網上資訊眾多,但未必全部都準確,他奉勸閱讀時要適可而止。「如果你真是覺得曾經看過一些醫學資訊對你有很大幫助,你可以繼續看,但如果聽完這句話,發現所看的醫學資訊只是為自己製造壓力,為自己製造很多煩惱,就應考慮不要再看這麼多。」
想了解更多健康故事?
1Fun鐘學醫|入唔到超市可用鼻屎充飢? 醫生拆解卡路里有幾多
開IG鼓勵同路人 為經歷賦予新意義
接受治療後的Celine病情逐漸穩定,之後更在Instagram分享經歷和復康知識,鼓勵別人不要過份追求纖瘦身材,希望用自己經歷去幫助別人,令它有新的意義。「如果當下他暴食完,或者遇到不開心的事找我說,我更加像一個樹洞,聽他們說,給予支持。」
回想起整段經歷,Celine認為一切源於太在意別人的批評,而踏入青春期,也令她特別在意自己的身材,希望比其他人優秀。「當時覺得很多人都只看你外表,你的價值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外貌,令我只想取悅其他人。」她指從小到大都有人說她「有肉地」、「象腿」,雖然只是普通一個小玩笑,但原來自己十分介意。「我知道自己會與別人比較,知道我的自我價值很低,這些全部都是通過這個經歷才察覺到的事。」從前她對美的定義比較狹窄,覺得腰要幼但屁股大才好看,但現在只想自己開心,身體強壯。「我想以後50、60歲去行山,我仍有體力去做這些事,這是我現在對健康的追求!」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 按此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