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健園|疫下語障患者發展更受阻 篩查及訓練新法助減語言障礙
2022-03-07 00:00說話是人類的溝通方式,然而不論幼童或長者都有機會出現語言障礙。兒童或會因此窒礙語言能力發展,老人則影響生活及社交,而語障童於疫下無法上學互動,更令練習機會大減。為及早防患和改善問題,中大醫學院專家團隊,開發了多種篩查及鍛煉語言能力工具,以助解「難言之隱」。
留意語言發展黃金期
患有語言障礙的幼童,會在語言表達或理解上出現困難。特別是疫情期間他們未能上學與其他孩童互動,在學習機會減少下,受到的影響更是顯著。雖然語言障礙個案不少,但表徵卻非顯而易見。李教授指出,家長們應當多留意子女說話的表現,「語言能力正常發展的小朋友,大致會按年紀出現不同的『里程碑』:如一歲孩童能說單字,兩歲會將兩個詞語組合在一起,三歲已能說簡單句子等等。若發現小朋友到了指定歲數仍未達致相關指標,那便屬於『紅燈』警號,若能及早診斷,便可盡早提供適切治療,復康的效果便會較佳。」
要找出小朋友是否患有語障,一般要接受言語測驗或篩查,前者會通過遊戲、活動或圖片,全方位研究問題所在,後者可以是提供問卷予家長填報,評估是否須作進一步檢測。只是據李教授表示,兩種方法均有缺點。「語言測驗要由家長帶同小朋友親身跟言語治療師會面,而且往往要作兩小時的詳細分析,小朋友難以集中。至於簡單篩查,主要通過家長對小朋友的認識找出問題根源。惟過往研究發現家長傾向於高估自己的子女,以致資料有欠準繩。」
最新測驗及篩查工具
李教授亦指出,香港研發的語言測驗工具並不多,如關於詞彙理解的測試工具,已是二十多年前開發,不少詞彙已經過時,所以中大團隊亦研發出一套新的詞彙測驗。「新的《詞彙理解電腦化適應性測驗(Computer Adaptive Test, CAT)》,是中大博士研究生謝仉賢的研究課題。研究以一千二百四十五名二至六歲孩童回答二百五十六條題目的數據作為基礎,用電腦分析數據,使日後再接受測驗的孩童毋須再痛苦地回答冗長的問卷。」
據悉,日後幼童接受此項測驗時,每回答一條問題電腦均會計算他們的語言能力,由此決定下一題目的難度。以此方法調適,只要回答十至十五條問題,已大致可知各人的語言能力。
機械人助增記性 改善吞嚥說話能力
除了幼童,長者也會出現言語及吞嚥障礙。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及言語治療科副主管羅家東表示,溝通及吞嚥障礙有不同程度之分。「情況輕微的人士,在溝通上常有找字困難、對話因失語而中斷,或是咀嚼固體食物時出現問題;情況嚴重時,語障長者會衰退至難與他人溝通,吞嚥困難更可能連進食或飲水也會嗆喉。」
據羅教授解釋,上述情況很多時是因腦部損傷或退化所致,如失語症或認知障礙症會影響語言運用及理解,神經性問題會引致發音不正,因此言語治療科團隊特別針對早期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研發出社交機械人。「研究顯示,八成早期患者通常在六年內會變成認知障礙,所以我們希望及早替長者防護,藉此減慢認知障礙速度。社交機械人主力針對溝通及記憶,它不但可與長者對話,也可跟他們進行練習,通過記下及說明展示圖片的內容,刺激長者的語言能力及改善記憶力。」
《口肌健》免費軟件 強化發音器官
其實口肌練習同樣重要,因長者一旦出現口肌問題,既會影響咀嚼及控制食糰的能力,亦有食物誤進氣管的安全問題,而溝通發音上的準確及清晰度,也會受到影響。「這個名為《口肌健》的軟件正針對上述情況設計,我們希望提早加強長者說話及咀嚼的肌肉,而非等到出現問題才進行復康。《口肌健》軟件可讓大眾進行口肌練習,其針對的口肌包括嘴唇、舌頭、軟顎、下顎及其他發音器官,可增強各部位肌肉的力度、運動幅度及耐力度,希望能減少因退化而出現的吞嚥及溝通問題。」(《口肌健》軟件詳情:https://www.oroeasy.com/; https://www.oroeasy.com/doc/Oroeasy_pamphlet_zh.pdf)。
聽專家話
李月裳教授:「小朋友由出世時只懂哭笑,到牙牙學語,以至學習單字及句子,其實每一個過程,均是語言發展很重要的里程碑,我希望家長們多留意子女的語言發展,包括是否明白家長所講的說話,以及子女本身的口語能力,以監察他們是否需要尋求協助,當然家長平日亦應多下工夫,多跟子女們說話互動,他們的語言發展便會較正常及容易。」 羅家東教授:「老年人要享有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