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碰撞|粵劇與當代舞 擦出驚喜火花

2022-01-06 00:00

《男.旦.女.生》由粵劇藝術家菊紫雲(左)和袁善婷(中上),以及當代舞蹈家馬師雅(中下)和岑智頤(右)參與演出及創作。
《男.旦.女.生》由粵劇藝術家菊紫雲(左)和袁善婷(中上),以及當代舞蹈家馬師雅(中下)和岑智頤(右)參與演出及創作。

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並非甚麼新鮮事,然而「合」得其所仍能帶來許多意料之外的趣味,例如最近有藝團找來粵劇演員與當代舞者攜手創作演出,當中兩位粵劇演員以往更經常反串,為表演擦出驚喜火花。

文:梁懿
圖:蔡建新、主辦單位提供

四人合作帶來粵劇與當代舞的藝術碰撞。
四人合作帶來粵劇與當代舞的藝術碰撞。
擅長武打動作的袁善婷(左)與喜歡形體表演的岑智頤互相交流。
擅長武打動作的袁善婷(左)與喜歡形體表演的岑智頤互相交流。


我們對許多人、事、物都容易產生刻板印象,面對不同文化、種族、性別或愛好的時候,若懶得去認識和思考,往往會以偏概全,例如以為粵劇是一成不變,當代舞則抽象難懂,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去年6月,小龍鳳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許俊傑策劃了一場實驗,邀請粵劇藝術家袁善婷和菊紫雲,以及當代舞蹈家馬師雅和岑智頤參與,五人一起互相學習、討論和創作,提取兩門藝術的精粹,試圖在劇場內尋找屬於香港的傳統與當代文化,並籌辦了即將上演的《男.旦.女.生》。

似跟外星人溝通

現代舞出身的許俊傑多年來一直思考東方和西方、傳統與當代之間的異同,他說:「它們各自的框架是甚麼?今次項目推翻了許多我原先的想法,譬如我以為粵劇是不變的,但原來不是。一戰後南方劇團吸收了北方風格,香港又吸納了西方的元素,不斷演化轉變,我最初的原意是用多變的現代舞來作比較,後來發現並非如此,當代舞便沒有包袱?要經常變化也是一種框架。」 菊紫雲補充指,粵劇的框架反而能造就即興演出,十分多變,「大家不排戲也可以上台,並因而演化出不同流派,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四位表演者的背景截然不同,袁善婷在粵劇中演生角,喜歡武打動作;菊紫雲生為男兒身,卻專攻旦角,擅長文戲;馬師雅主修現代舞及編舞,鍾情即興表演;岑智頤主修中國舞,近年又跳踢躂舞和現代舞,並參與演唱會演出。

將粵劇與當代舞兩種藝術結合,他們異口同聲表示有趣,並從中發掘到意想不到的共通點。袁善婷笑說:「我以前對當代舞的印象,是他們喜歡碌地,排練後才發現粵劇和當代舞的動作是同一回事,只是大家着眼點和節奏不同。」岑智頤坦言以往從沒認真看過粵劇,一直以為會很悶,直至第一次細聽菊紫雲唱粵曲,感覺震撼,「他用子喉唱《貴妃醉酒》,無論身段或唱腔都跟我們平時跳舞很不同,他從自己的身分變成楊貴妃,令我感受到粵劇的魅力。」

他們亦指出兩者的不同,例如粵劇是綫性故事,包含許多唱唸,當代舞的形式較自由,少有發出聲音。袁善婷說:「平時跟粵劇人合作,只要一講便能成事,與當代舞的人合作,就似跟外星人溝通。我們要先有故事框架,有曲詞和細節,才可以創作下去,但他們即使只有一個字,也可以發展到很大。」那如何融合起來呢?曾跟當代舞、芭蕾舞,以至日本能劇的表演者交流合作的菊紫雲,點出溝通的重要性,「你要分享自己的語言,也要去理解別人的語言,見到自己,同時見到別人。」

許俊傑只提出大方向,交由表演者自行實驗創作。
許俊傑只提出大方向,交由表演者自行實驗創作。
左起:岑智頤、袁善婷、許俊傑、馬師雅和菊紫雲。
左起:岑智頤、袁善婷、許俊傑、馬師雅和菊紫雲。

男女演出的反差

表演者分為男、女子組進行創作,舞台上則會有單獨、男子組、女子組和四人組的演出。女子組方面,馬師雅形容她們二人是行動派,很快便編好動作,近年大多獨自編舞的她,今次要跟袁善婷合作,少不免互相妥協,她認為這正好呼應項目的初衷。反串演出在粵劇界是常事,平時多演生角的袁善婷指,今次上台不會是全戲曲的造型,因此到時可能會以女生身分去演繹生角的動作,更加模糊性別界限。

相比女子組的高效率,男子組則花了更多時間討論,從藝術形式聊到愛情觀念,岑智頤說:「我們決定從裝扮出發,例如男人化了花旦妝,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完全不同的人,男身內會是男心嗎?」菊紫雲提到,戲曲劇團以前大多是全男班或全女班,前者多演武打戲,後者多演感情戲,「如今我們剛好相反,男子組較多感情戲,女子組較多動作場面。」

許俊傑表示,今次他把創作主導權交到表演者手上,自己只以觀察者的身分參與其中,當初也沒料到男、女子組會帶來這種反差,「就似上帝擲骰,結果出現兩極的效果,更表現出多樣性。」無論是藝術以至處世,能夠保留自己的特色,尊重對方的風格,才稱得上真正的融合與和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