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研修例免轉介發展前景佳 物理治療人才需求強勁

2021-11-15 00:00

在香港當物理治療師,須接受為期四年的大學課程。近期特首林鄭月娥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其中一項是研究免除物理治療須由醫生轉介的要求。有業內人士表示,免轉介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業界已為此準備就緒。不過,物理治療師短缺情況近年愈漸加劇,加上人口老化及政府推動基層醫療,估計未來對物理治療師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副會長曾智聰(Raymond)表示,學會過去一直積極爭取免轉介,如今得以實現,業界對此表示歡迎,這項修訂將有利整體行業發展。近期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通過贊成免轉介,Raymond指,委員會就此事已作多年準備,包括商討免轉介進程、物理治療師應有甚麼準備工作、免轉介後是否有足夠能力處理病人、如非物理治療能解決應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業界已準備就緒。」

香港理工學院(香港理工大學前身)為香港第一所提供物理治療課程的專上學院。該院校於1978年首辦職業治療學及物理治療學高級文憑課程,其後升格為專業文憑,現時為四年制的物理治療(榮譽)理學士學位課程。該校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暨教授伍尚美表示,首年主要教授核心基礎課程,如解剖學、藥理學、生理學等;二及三年級學生會修讀物理治療專業科學及治療學科,包括骨科、腦神經科等,「到四年級,學生須要到公營醫院實習,接受超過一千小時的臨牀訓練。」她更透露,該課競爭相當激烈,以今年度JUPAS為例,他們從首志願為該課程的學生中挑選二百六十人前來面試,再從中取錄一百五十人。她提醒,物理治療師工作時須經常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亦須與其他醫療人員,如醫生、護士、職業治療師合作,因此在面試時會考核學生中英文溝通能力。

問診觸診缺一不可
學生畢業後可成為物理治療師,職責繁多。卓逸復康治療中心的註冊物理治療師張聲恆(Alex)已入行十多年,他表示,物理治療師的工作主要是幫助患者重拾失去的日常功能,如肌肉力量、關節活動等。「基本上我們透過幾方面幫助病人,部分以門診形式,還會前往醫院病房,提供復康服務。」其病人範疇亦相當廣闊,包括骨科、心胸肺科、腦科。Alex指,物理治療並不會使用藥物及手術等入侵性治療,而是利用物理媒介,如光能、電能、冷熱、手力治療及運動治療,處理患者功能及痛症問題。

Alex表示,近十年港人普遍因脊骨問題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幫助。他解釋,這可能與香港人的生活習慣有關,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或電話,導致頸痛、腰痛、背痛等。其次也有不少手術後病人經醫生轉介,參與復康訓練,「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也多了因運動創傷的病人。」他分享,如病人患脊骨痛症,可雙手放在頸後互相緊扣,手肘用力夾緊然後彎腰,重複多次有助減緩痛楚。

人手短缺情況加劇
香港物理治療師短缺情況近年愈漸加劇。據「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估算,香港在2030年將缺少二百七十六名物理治療師,而在2040年短缺情況將增至四百八十七名。Alex透露,如以單一物理治療師計算,每日須處理十五至二十五個診症。Raymond指,人口老化及政府推動基層醫療,使物理治療師的需求增加,「在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物理治療師的需求仍很大。」

詳細內容:
https://is.gd/BG9Ef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