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黃金藝術有歷史 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黃金的藝術:三千華夏珍藏展》

2021-07-01 00:00

《黃金的藝術:三千華夏珍藏展》展覽現場。
《黃金的藝術:三千華夏珍藏展》展覽現場。

古往今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然而,黃金的崇高地位幾千年來沒有改變,而且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受到追捧和尊崇,到了今天依然如此。

無論是投資工具或裝飾品,黃金是許多人的心水之選,中國人尤其喜歡以金器作為喜慶場合的禮物,更有所謂亂世買黃金的想法。根據考古資料顯示,人類早於公元前五千年已懂得開採黃金,而這種物料的稀有性和顏色光芒很快獲得皇室貴族青睞,用以彰顯自己的地位。隨着鑄造技術日漸成熟,不同年代和地域的黃金飾品在造型設計和技術上各有特色,凸顯當時貴族的生活環境和審美觀,從冶煉技術、工藝、設計等多方面提供了研究物質文化發展的重要素材。目前在K11 MUSEA的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舉辦的《黃金的藝術:三千華夏珍藏展》,正是一次欣賞黃金藝術的好機會,難得的是筆者得到借出展品的著名收藏家、夢蝶軒主人親自導賞,除了對藏品感到驚艷外,更加深了對黃金藝術的歷史,以及鑄造技術的認識。

不如眾樂樂

至於飾品的造型和設計,就與當時的生活環境有密切關係。夢蝶軒主人對古代遊牧民族的藝術特別感興趣,不少藏品的主題均與遊牧民族生活的特質有關,例如大量的狩獵圖案,其中一件藏家鍾愛的展品《雙馬雙獸紋鎏金銀荷包形扣飾》,屬於公元七至九世紀的作品,是一個荷包形狀的鈕扣,圖案與裝飾對稱,上部是頭向相反的雙馬上半身,風神俊朗,英姿挺拔,極具動感,下部是兩隻面對面的有翼獨角獸,張牙舞爪作奔跑狀,整件作品造型和手工都十分精巧,採用了錘鍱及鏨刻的技術,圖案與歐亞草原流行的「雙馬神」像有相似之處。一件小物如此精巧高貴,主人是怎樣的一位風流人物?

這個展覽固然是一次超越時空之旅,不過有趣的是,一些展品例如設計圖案抽象的耳環,雖然是千年之前的作品,設計在今天看來竟然相當時尚。又例如與新娘的龍鳳鈪十分相似的手鐲,突然覺得現代人對黃金飾品的觀賞品味與古人相比,出奇地接近。當然,更多展品在今天已經沒有人使用,現場準備了一些肖像畫,將部分大家不熟悉用途的展品融入畫中,例如「金霞帔墜」像一個吊飾,原來是給女士用來掛在霞帔兩端,以免被風吹亂,除了刻有精美圖案如花卉瑞獸,墜子是鏤空,可以放入香料。這類遺物最早出現在宋朝,現場放有一幅身穿古服並掛有霞帔墜的女士肖像畫,讓大家一看就明白吊飾的用途和整體造型。

《黃金的藝術:三千年華夏珍藏展》從去年年底開幕,本來在3月底結束,但因為疫情,多次延展,將於8月結束,目前參觀依然需要與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預約。香港極少有這樣高水平的私人珍藏展,更難得夢蝶軒主人一向樂於和同道中人分享,正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們又何樂而不為?

文:蘇媛 圖:L'COLE珠寶藝術學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