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崎岖路同行 为患者开辟一片天|养和 — 医者情‧医者心
2023-09-17 00:00
患上癌症,病人家属都会很担忧,彷佛背负千斤重顽石。面对抗癌路上种种不明朗因素,医生担当着守护者角色,除为病人提供治疗外,也为他们打气,与患者一同走过抗癌崎岖路。养和医院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潘明骏医生二十年来与病人并肩作战,通过在泌尿肿瘤科的研究领域上深耕细作,发掘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令病人的治疗旅程增添曙光。
文:养和医院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潘明骏医生、记者张瑶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二十年前我选择临床肿瘤科,多少也因为爱挑战、喜欢创新的性格。当时此科在香港仍处于起步阶段,癌症治疗选择局限于化疗或旧式放射治疗,副作用多而且治愈率不高;我深信此领域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因此希望在这方面进行更多临床研究,帮助病人提升其生活质素。近年癌症治疗确实有着革命性突破,随着标靶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放射治疗技术不断改良,病人的存活率和生活质素也大有改善。
专注研究 力求精进
廿年前的医学研究较侧重于常见的癌症如肺癌、肠癌和乳癌等,泌尿肿瘤包括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睾丸癌的临床数据则较为匮乏。有见及此,我便与志同道合的临床肿瘤科医生成立「香港泌尿肿瘤科学会」,我近年也专注进行相关癌症特别是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
现时前列腺癌高踞本港男士常见癌症第三位,主要与人口老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患者大多是六十五岁以上男士。以往前列腺癌病人需要接受连续八星期、每周五天的化疗,近年我们可以运用立体定位放射治疗(SBRT)进行治疗,把辐射剂量「浓缩」精准照射肿瘤,让治疗次数由四十次大幅减至五次。
团队针对SBRT的成效进行研究,发现虽然治疗次数减少,成效仍然理想,也证明其副作用相对温和及短暂,有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素,研究结果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
双向沟通 释除疑虑
行医多年,我接触过很多病人,体会到每位病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独立个体,所面对的难处或担忧也不尽相同。我经常提醒自己,医患之间双向沟通是最重要的桥梁,诊症期间不仅要细心观察病人的状况,也需主动了解他们与家人或照顾者所面对的困难。
我亦理解到家人永远是癌症患者的最强后盾,记得曾经有位患膀胱癌的婆婆,迟迟都不愿意开始治疗,对答时总是支吾以对。细问下才得知原来其女儿身在外地,因疫情无法回港,故一直对治疗犹豫不决。听罢我立即安排视像让女儿陪伴婆婆,婆婆终首肯开始治疗,其后每次覆诊女儿亦参与其中。这令我明白到每位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若抗拒治疗总有其原因,作为医生能做到将心比己、聆听及了解背后的隐衷,才能为他们作最「好」的选择。
细心和同理心以外,更要展示与患者并肩同行的决心,特别是晚期癌症病人或许会感到前路茫茫,也要让他们知道纵然结局不能改变,但医生会一直陪伴在侧,他们所走的路程不会孤单。
万事有限 择善固执
医疗科技发展的步伐比以往更快更密,要在有限时间内同时兼顾临床工作与学术研究,自然要付出更多和作出取舍,很感恩一路上有家人的体谅、同事的支持,更重要是得到病人的认同,当累极时看到一张张病人撰写的心意卡,或只是简单的一句「多谢」,自然又会燃起继续前行的动力。
经常面对生死,但我从来没有麻木,更体会到「生命有限、凡事珍惜」的道理。即使是简单如一顿饭、一杯咖啡我也会多花心思挑选,希望享受生命每一刻。闲时我喜爱跑步、行山,让脑袋放空一下,珍惜每次享受宁静的机会,人生每个阶段尽情享乐,方能继续前行,面对未来的挑战。
新一代放射治疗 精准治癌
近年放射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为癌症病人带来更多治疗选择,例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够集中放射线照射肿瘤,现时更可配合磁力共振影像导航,清晰呈现软组织结构,追踪肿瘤变化,从而因应其变化即时调整辐射剂量分布。以治疗前列腺癌为例,使用磁力共振导航放射治疗能减低对邻近器官如膀胱和直肠的影响。治疗次数亦可由四十次大幅缩减至五次,减轻患者舟车劳顿之苦,让他们尽快回复日常生活。
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还有质子治疗,它利用笔尖式扫描射束,更精准地瞄准肿瘤,而质子在穿过身体时,几乎不会释放能量,只有到达目标肿瘤时才把能量完全释放,进一步减低对周边正常组织的伤害,尤其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乳癌等需要较精准治疗的癌症。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