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女洗血致中风 联院报告被质疑「只想打发家属」

2018-08-08 17:13

事主哥哥(左)透露,妹妹(右)现时可进食粥、碎菜、鱼等简单食物。家属提供照片(右)
事主哥哥(左)透露,妹妹(右)现时可进食粥、碎菜、鱼等简单食物。家属提供照片(右)

一名十六岁陈姓少女去年十一月于联合医院接受洗血时,医生疑误将导管刺穿颈内静脉至锁骨下动脉,导致中风,院方专家报告认为事件不涉及人为疏忽,没有任何医学文献指有关情况会引致中风。病人家属今日作出反驳,早在1994年已有医学文献谈及有关情况的中风案例,又指医科生的参考书早已指出,插错导管后不应即时拔出,否则会增加中风风险。家属批评,医管局的报告没有诚意,并无认真翻查资料,希望与撰写报告的医生会面,并要求院方作出回应。
十六岁陈姓少女去年十月底因头颈痛及右半身无力求医,其后院方确诊横贯性脊髓炎。少女十一月接受洗血时,医生误将导管刺穿颈内静脉至锁骨下动脉,直至病人转送伊利沙伯医院才发现脑水肿及急性缺血性中风,导致左半身不遂及视力严重受损。
联合医院事后委托医管局儿科中央统筹委员会副主席苏景桓,四月时发表检讨报告,指事件属「罕见严重并发症」,医生处理过程中合乎标准,不涉及人为疏忽,并称没有任何医学文献指有关情况会引致中风,形容中风的情况非常罕见。
事隔约四个月,病人哥哥陈先生、立法会议员涂谨申,及关注病人权益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召开记者会,就专家报告逐一反驳。
陈先生指,由1977至2009年至少有五份医学文献指出,因中央静脉导管插穿锁骨下动脉而引起中风的病例报告,而且当中有血块由锁骨下动脉流经总颈动脉上流向脑部的个案,批评医管局专家的报告并没有完全翻查文献记录。
对于中央静脉导管刺穿血管后的处理方法,医疗报告指出,医生当日发现4毫米的导管插在错误位置,便马上拔出导管。但家属引述多份医学文献,包括一份供医科生参考的美国内科手册,均指出若导管口径大于2.33毫米,若插错位置后便应将导管留在原位,谘询血管外科医生意见,否则贸然拔出会增加中风、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
陈先生指,导管同时刺穿妹妹的右肺顶端,怀疑当导管拔出时,同时令空气带入血液,最终导致妹妹的脑部血管空气栓塞,批评负责医生只有放置导管的经验,但缺乏处理插错位置的知识。
关注病人权益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认为,病人母亲签署手术同意书前,曾经接获一份儿科病房的《病人需知》,讲述插入中央静脉导管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并发症,其中并无「中风」一项,批评令病人没有足够的知情权,令家属不了解手术的风险。
陈先生认为,院方的专家报告没有诚意,「感觉只想打发我们。」他续指,家属应花时间照顾妹妹,但因为报告不清不楚,反而要家属自己查找资料,坦言母亲对院方的处理手法感到非常不满意。
协助病人的立法会议员涂谨申指,现时会去信予联合医院,希望可再次会见专家,亦希望医管局就各种质疑作出回覆。
对于妹妹的病情,哥哥透露,妹妹在六月进行最后一次脑部手术修补头骨,现时清醒及情况稳定,可进行交谈,并进食粥、碎菜、鱼等简单食物,但由于左边身瘫痪,只能坐轮椅,现时会到物理治疗室作康复运动,冀日后可站立及走动。

家属提供照片
家属提供照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