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青少年英数夺A高两成 报告建议每天运动1小时

2018-02-20 22:19

多做运动,除了可为儿童及青少年较佳的心肺功能及较健康的体脂含量和新陈代谢,同时有较强的强的自尊心或自信心,可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衞生署出版最新一份《非传染病直击》引述外国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不活跃或较少运动的同辈,喜欢运动及较活跃的青少年于数学或英文科获得「A」的比率高出两成。报告建议5至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应每天有1小时中等至剧烈程度的体能活动。
生署最新一份《非传染病直击》引用美国一项于2006年发表,涉及1.2万名青少年的研究,发现活跃的青少年于数学或英文科获得「A」的比率较不活跃的同辈,高出两成。
报告中就提及,个中原因是身体活动会影响脑部生理机能,从而增加脑部的血管生长和血液流动,促进神经元的发展和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以上有关脑部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可充分提高学习成果和成绩。报告指有研究显示紧接着体能活动后,学童可更专注课堂的学习,并减少不适合的课堂行为。
当儿童成长时进行适合其发展阶段的体能活动,当中体适能的提升及更健全的头脑,可为他们的学业表现带来额外的增益效果,特别是需要思考能力及工作记忆的科目,如数学和阅读等。
另一方面,参与体育运动也可为儿童和青少年带来心理和社会健康裨益,例如可增强自尊心和社交技巧。当自尊较高,报告形容是激起学习动机、能坚毅不拔及有良好学业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相比不参与运动的儿童和青少年,参与运动的儿童和青少年会有更积极和较高的抗逆能力、更好的社交技巧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社会功能。
不过,在报告中亦引用世衞估算,指香港儿童及青少年在「整体体能活动」方面表现差劣,只有约三成儿童及青少年每星期最少一次和父母共同参与体能活动,又只有不足三成中学有制订体能活动的政策。同时亦有学校因确保考试成绩而轻视体育课,或因担心学生受伤,而限制剧烈的体能活动。
报告指出,证据表明减省体育课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反而增加体育课却能提高考试分数,建议5至17岁儿童及青少年,每天应累积至少1小时中等至剧烈强度的体能活动,学前儿童应每天分段进行并累积至少3小时,包括包括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动态体能活动。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