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屿倡填海 建第三核心商业区

2017-02-17 06:47

早前发表的《香港2030+》报告,指本港未来长远尚欠1200顷的土地供应,《星岛日报》获得规划署最新完成的相关顾问研究进一步显示,本港到2041年将短缺近80公顷经济用地,位于商业核心区内的甲级写字楼用地,短缺情况将会加剧至近9公顷,影响香港竞争力。顾问认为本港有必要透过填海在东大屿打造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提供能够吸引跨国企业进驻的用地,始能维持竞争力。 为配合全港发展策略的检讨,规划署近年同步展开「检讨甲级写字楼、商贸及工业用地的需求」研究,顾问最近正式提交最后报告。检讨研究发现,商业核心区甲级写字楼、工业和特殊工业用地,都会在截至2041年的推算期内出现短缺情况,长远需要额外约80公顷土地;但非商业核心区甲级写字楼和一般商贸都会出现剩馀情况。 该项研究指出,直至2023年数项已规划的发展项目,会令商业核心区甲级写字楼的供应增至560万平方米,而湾仔政府合署的重建和位于九龙东第二个商业核心区的发展项目,亦会带来中期至长期的供应,但商业核心区内甲级写字楼的用地短缺问题,仍会2023年的短缺4公顷,增至2041年的8.9公顷。 顾问评估,本港未来的竞争力相当取决于吸引跨国企业在港设立办公室,特别是开设地区总部的能力,不少区域及跨国企业都希望把办公室设于位置优越的黄金地段,不愿选择商业核心区以外的地点,因此有需要在商业核心区提供足够甲级写字楼供应,以营造足够空间应付持续的强劲需求,并估计在东大屿都会建成第三个商业核心区,可提供具潜力用地,应付近9公顷的长期短缺问题。 顾问又分析指,东大屿都会距离香港岛西面只有4公里,未来可有效率地连接本港其他现有商业核心区,并料本港三个商业核心区日后可以有所「分工」,互补不足。位于中环和湾仔的传统商业核心区,会集中高增值的金融服务业和先进的工商业支援服务,而九龙东的第二个商业核心区可为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提供另一个地点选择;至于东大屿都会,则可提供现代、创新优质楼宇,塑造成一个金融和工商业支援的服务枢纽,亦可在市区以外提供更多可以产生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的土地,调整现时职位与住所不平衡的情况,特别是新界地区。 此外,报告显示,本港工业用地的短缺,将由2023年的8.4公顷,增至2041年的53.6公顷,而特殊工业用地的短缺,同期则由84.6公顷,减至17.4公顷,但两类用途仍会合共产生逾70公顷的土地短缺。 顾问承认,全港现时合适可用作工业或特珠工业用途的土地有限,难以在短期内填补,但中长期可以透过7个渠道补足有关土地,除了在计画拓展的新界北和东大屿都会,建议放宽工业地带发展限制的粉岭安乐村、于2022年完成开采的蓝地石矿场及岩洞地区、机场岛及北大屿山部分未发展土地、拟议的马料水填海用地,以及一些已物色的石矿场用地,未来均有机会带来发展现代物流、高科技和无污染的特殊工业或数据中心用地。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