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教育公众欣赏扎作 梁金华复刻经典传承真艺
2024-10-21 10:30
代代更迭,潮流迭起,传统技艺往往首当其冲。扎作乃本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淌深厚的文化底蕴,栩栩如生的狮头、流光溢彩的灯笼,无不蕴含匠人的巧思与心血。「生和隆美术扎作」第二代传人梁金华见证行业兴衰变迁,从昔日辉煌出口外地销售,至全球化下日渐式微,陷入重重困境。他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维护这门珍贵技艺,复刻经典作品,展现扎作的独特魅力,并期盼教会公众欣赏传统,感受技艺之美。
一狮篓,百竹篾,千纸结,绵延交迭。关公狮正气凛然、张飞狮气概豪迈、刘备狮睿智沉着,与「开国大典狮头」共贺建国;其中刘备狮出自生和隆第二代传人梁金华之手,耗时月馀,按70年代佛山装设计,鹰角、双腮、震脷,无不考验真功夫。他摇头叹道,「现今许多作品是『假双腮』,不再立体;有人扎一头老鹰摆上狮额,称之『鹰角』,惟实际应是形式有鹰,非占据全额,但很多人不知道。」
昔日订单不绝 远销海外
梁师傅心直口快说,如今懂得欣赏传统技艺的人寥寥无几,忆起往日香港扎作行业的辉煌岁月,订单不绝,更远销海外;订购者通晓传统文化,能明确提出细节要求,今非昔比。他说:「现下惨况在于大众不懂得欣赏,亦不知如何提出要求;有钱虽能使人为之,但被委托者亦未必能做到。坊间不少成品为交货而交货,只为赚钱了事。」
昔日香江扎作业昌隆,二战后内地师傅移居本港,加上冷战时美国对华禁运,造就本港扎作出口的机缘。1960年,本港花灯出口总值24万元,至1963年增至44万元。多年来除花灯外,狮头、挂饰和纸扎等亦颇受欢迎,多由海外华侨越洋订购,用诸红白二事、神祇庆典等,偶作商业装饰。生和隆旧日亦承接英美等地订单,按顾客要求制造扎作,梁师傅展示90年代订单附上,由顾客亲绘的关公狮头草图,并详陈对各部分的要求。
东南多地斗平加入「战场」
他说,时移世易,如今香港已失去当年优势,尼克逊访华后,美国解封禁运,于内地订造的生产成本更低,加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加入「战场」,价格同样比港便宜。据他所闻,当中部分狮头已非以竹篾所制,改以皱纹胶纸接驳藤,有的则以发泡胶制作,仅需简单加工,已可充当「狮头」,公众难以分辨,「不能说谁对谁错,市场接受了,时代就是这样。」
不过,在梁师傅眼中,相关做法与传统脱节,「我们传承的是传统,创新也要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否则自行发明已成为全然不同的产品,又何必要传承?」
梁金华重视传统,与其父亲梁有锦息息相关。梁父是本港著名的「花灯大王」,过去多次与政府中秋彩灯会合作,亦制作出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的巨型宫灯。梁金华自小学起已在店铺帮忙削篾、煮浆糊, 耳濡目染下也学会扎作,1972年已能独自制成狮头,惟他其后未有继承父业,投身电脑界,只在旺季间中回店辅助,直至2005年,梁父年届90岁,希望再度参与制作10年一度的锦田酬恩建醮,他毅然辞职全力相助,以完成父亲的心愿。
「光看工人数量,就知行业兴衰。」梁金华感叹,生和隆自1955年,连续6届承办锦田酬恩建醮,扎作业辉煌时期有超过10名散工,至1995年只剩5人,直至2005年只有2人, 「当年我爸认识的纸扎师傅皆已去世,但整个项目包括制作大士王、一见发财、门将、牌楼乃至神像,须于半年内完成,我不想他太辛苦,决定自己落场做,完工后爸爸很开心。」
父为花灯大王 百岁方休
后来,梁金华陪着父亲,为过去承办多年的项目划上句点,如自1960年代已承接的东华三院文武庙秋祭典礼,直至2015年梁父100岁那年后方告休止。及后,梁师傅亦不再做生意,仅偶尔应邀担任工作坊导师,推广扎作技艺,他笑说,「现时铺头犹如工场,专做扎作的粗重工夫,如制杨桃灯笼,我预先扎好6个圈,学生上堂时只需砌好。」
简化程序,让公众体验扎作的乐趣,是他近年的目标。然而,他绝不收徒,「由学徒做起,要不停实作累积才有造诣,我铺头不营业,来也学不了甚么,收徒反害人。」
实际上,要令梁师傅「出山」制作也非易事,他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不是经典的不做。其中他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扎作技艺》研究项目,复刻传统节庆巡游排在队列最前的「头牌灯」,依传统工序如「錾锑料」和「濑粉线」等制作。前者凿出「通花」,制成镂空花纹,今多被电脑打印代替,后者则在锑料或平面加上凸起的线条,营造立体感,亦已罕见。
上世纪走马灯大有学问
另一复刻作是为恒大艺术设计系演讲和展览,复制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走马灯,包括最旧式的「投映」式,以灯光投射剪纸而成的「戏码」,又有原以玻璃管组合的「显现」,另有「明现」,可清晰看到灯笼上转动的公仔。梁师傅说,很多人不知道走马灯有三种,「我想将香港现在没有,但以前有的作品,做出来给大众看。」
背后亦有公众教育之意,他强调,「现在开始要教导公众欣赏传统,认识甚么才是『靓』!」他指,市民懂得鉴赏,自能对当下产物提出质疑和要求,推动行业进步,「否则这批老师傅走了,后进又将传统一一淡化,最后没甚么能留下。」
梁师傅坦言,或有人认为「另类」产品更佳,「但我们要告诉大家,哪些是传统技艺,哪些是经调整和演变的技术。懂得欣赏也是一种传承,如果不培养公众的眼光,我们一直所说的传承就会失败!」
昔日青衣天后诞 放下工作赏同业花炮
梁金华分享,昔日青衣天后诞,扎作师傅均会放下手头工作,到现场欣赏同业所制的花炮。
花炮乃传统的贺诞供品,亦被视为迎接神明祝福的媒介。青衣天后诞庆典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初五举行,除由「抢花炮」改为「抽花炮」,其「评炮」环节亦受瞩目。他说,当年不同花炮会互相竞争,背后制作的师傅亦倾尽全力「斗炮」,「堂口会提前来订花炮,讲明想斗甚么,例如斗高、斗靓、斗宏伟,讲出来师傅会尽力做到最好。」
梁师傅提到,贺诞当日,各扎作师傅会暂停工作,到场欣赏其他师傅的杰作,藉此了解明年可如何精进,「以前有这种良性竞争的氛围是好事,有人欣赏、有人肯付钱做,师傅亦更有心机做,使出真功夫,带动行业进步。」
记者:林家希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