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责任渐多尚缺经验 调适各阶段人手培训 基层医疗起步理想 覆盖率参与度待提升

2024-10-09 08:00

港府近年致力发展基层医疗,地区健康中心的网络及服务渐趋成熟。
港府近年致力发展基层医疗,地区健康中心的网络及服务渐趋成熟。

港府近年致力发展基层医疗,地区健康中心的网络及服务渐趋成熟。有业内人士指,市民及各持份者皆需要时间过渡,现时实践基层医疗的定位及方向清晰,属理想起步。然而,服务覆盖率及市民参与度仍有待提高,有专家认为,港府可以在系统管理、人才培训和公众教育3方面,加大力度推进并完善基层医疗,使今年7月设立的基层医疗署发挥「超级连系人」的角色,连结基层服务及公营医院服务,更要连系服务所需者及提供者,使公帑用得其所。 

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病患率上升,无疑为公营医疗系统带来压力。政府在2022年底推出《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循序渐进地建立社区基层医疗系统。翻查资料,政府去年11月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截至今年7月中,参加人数超过4.9万人,并有逾540名家庭医生参与,覆盖650个服务点;《基层医疗指南》内表列的西医数目,对比2022年亦增逾40%。

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前,落区探望长者。
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前,落区探望长者。
今年7月,基层医疗署正式成立,图为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左)及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右)。
今年7月,基层医疗署正式成立,图为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左)及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右)。

现时实践定位方向清晰

多位医疗界人士皆认为,上述数字反映《蓝图》渐见成效。基层医疗委员会非官方委员、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监李国栋医生指,《蓝图》有些进展,如今年7月正式成立基层医疗署,而地区康健中心亦发挥作用,令坊间家庭医生有团队支援,加强医社合作。香港科研制药联会高级执行董事陈素娟亦言,基层医疗对香港而言仍算是新概念,市民及各持份者都需要时间过渡,但现时实践基层医疗的定位和方向清晰,属理想的起步,「相信继续行下去就会顺畅。」

然而,衞生署于2022年12月发表《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报告(第一部分)》,超过1.6万名受访的15岁或以上、陆上非住院香港人口中,43.2%人士患有一种或多种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19.5%)、血胆固醇过高(15%)、肌肉与骨骼疾病(8.4%)及糖尿病(6.9%)等。参考2021年人口普查,以全港约有628.5万15岁或以上人口推算,即当中有271.5万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病。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讲座教授曾永康认为,港府实践《蓝图》的步伐比之前快,感觉成绩「及格」,但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与「慢病共治」计划覆盖所有有需要人口,仍有一大段距离,「大家都知道未做得够。」

截至今年7月中,「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参加人数超过4.9万人。
截至今年7月中,「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参加人数超过4.9万人。
现时「慢病共治」计划覆盖糖尿病及高血压筛查服务。
现时「慢病共治」计划覆盖糖尿病及高血压筛查服务。

订「金标准」应与业界商量

此外,有家庭医生直言,现时参与「慢病共治」计划的医生人数,并不足以建立社区网络,港府盼达至「一人一家庭医生」的愿景,相信短期内难以实现。据他听闻,部分家庭医生觉得负担渐重,行政工作大增外,既要为市民转介专科,亦要为病人抽血等,希望当局慢慢检视并调整收费,以吸引更多医生参与计划。他坦言,基层医疗署订立「金标准」应多跟业界商量,不然标准太严苛只会吓退医生,弄巧成拙。他续说,现时衞生署有出版6份「参考概览」,涵盖高血压、糖尿病、儿童护理、长者护理等重要议题,有助家庭医生向巿民传达促进健康的讯息,但该些「概览」陈腔滥调,不常更新,也甚少深究有多少个案跟概览指示后「出事」。

有业界人士指出,港府可在系统管理和人才培训,加大力度推进并完善基层医疗。针对地区康健中心的管理,不少中心仍未聘请到足够人手。2019年,政府于葵青区设立全港首间地区康健中心,惟根据中心网站,本月初正招聘高级护理统筹主任、物理治疗服务主管、兼职注册护士、兼职社工、二级社区健康策划员等多个职位的人手。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认为,部分地区康健中心的规模和性质,确实未能全面照顾到当区市民。他指,不少负责营运地区康健中心的社福机构,只是社区网络够大,实际并没有提供医疗服务的经验,「有些以往没有老年服务,现时都要涉猎!」他建议,政府可以考虑担当主导的角色,加强各中心的统一性和服务弹性,达致「互补」,「现时中心请人难,团队流动性高,如果有政府统筹,就可以暂时调派A中心的人手到B中心帮手!」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基层医疗署应发挥「超级连系人」的角色,除了连系基层服务及公营医院服务,更要连系服务所需者及提供者;前者包括情况稳定的癌症病人重返地区网络支援,而地区康健中心亦应与区内的龙头医院紧密合作,后者则简单如协助长者妥善使用医疗券,已能令公帑用得其所。

部分地区康健中心善用智能科技,并配备先进器械。
部分地区康健中心善用智能科技,并配备先进器械。
地区康健中心令坊间家庭医生有团队支援,加强医社合作。
地区康健中心令坊间家庭医生有团队支援,加强医社合作。

盼资助应用研究

事实上,各个阶段的人手培训都需要作出调适,包括医护、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等。家庭医生李福基指,公立医院医生在培训期间,要到外科、内科、妇科、骨科及急症室等其他病房工作,才可以考专业试。他指,推展基层医疗服务后,家庭医生的「负担」或会越来越大。他分享,自己曾在一间服务200多位长者的院舍工作,该些长者经常出入医院、做手术和治疗,医生就要了解会否有重复药物,甚至跟进长者的身体状况,决定哪些药物可以停止服用。他补充,当基层医疗网络成熟,政府日后或会较容易推展计划,例如想拓展晚期照顾,熟习病人的家庭医生可以为病人订立「平安纸」或预设医疗指示,届时医生都要有相关认识。

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金月教授指,护士的角色同样重要,除了健康教育,鼓励和确保病人在服用药物和健康饮食上有依从性,更要进一步强化评估和辨识的能力。她举例,护士在地区康健中心接见市民,要更具机动性,多觉察、评估及辨识市民潜在的问题,并作出跟进,而在社区跟市民作家访,或要「就地取材」作复健。她补充,有大专院校开设相关证书课程,让护士进修基层医疗知识,期望课程能够更「专科化」。

曾永康补充,要做好基层医疗,也要有专业团队进行应用研究,收集数据支持,了解哪些工作需要加强或调整,无奈现时相关研究局倾向资助药物研发,故大多应用研究都要依赖慈善团体支持。他希望,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主动资助专家进行应用研究,令基层医疗有更全面发展。

辉瑞香港及澳门区域总经理Krishnamoorthy Sundaresan和医学总监Eugenia Ng。
辉瑞香港及澳门区域总经理Krishnamoorthy Sundaresan和医学总监Eugenia Ng。

推动打疫苗预防RSV 改善社会健康水平

预防胜于治疗,有专家提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本港1岁以下幼童住院的头号呼吸道疾病,亦是住院长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建议接种疫苗预防。

辉瑞香港及澳门医学总监Eugenia Ng说,RSV是除了流感以外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但住院率和症状严重程度均高于流感,举例去年曾出现一名8天大的婴儿感染RSV,以及今年本港歌手张学友也因患RSV取消演唱会。她提到,目前未有特效药,只能透过辅助治疗,待病人自行康复,惟康复后仍有机会出现哮喘等并发症。

辉瑞今年7月在本港供应二价疫苗RSVpreF(二价RSV融合前F蛋白),适用于60岁或以上长者以及初生至6个月大的婴儿(于孕妇怀孕期间接种),防范由RSV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LRTD)。Eugenia说,接种疫苗也是基层医疗中可采取的措施之一,望推动预防胜于治疗的概念,改善社会健康水平。

公众教育不可或缺 各方合作为共同目标

做好基层医疗,公众教育不可或缺,仍有赖各持份者紧密合作。

辉瑞香港及澳门区域总经理Krishnamoorthy Sundaresan指出,新冠疫情凸显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尤其需各方努力,以更好地接触和教育长者。他表示,虽然香港有全球顶尖的医疗保健系统,但市民本身的意识及其获取资讯的渠道也很重要,以精神健康为例,从年幼时期开始提供相关教育,让市民维持良好精神健康的因素,及早教育,可减少日后需处方治疗的可能性。

此外,香港科研制药联会高级执行董事陈素娟亦说,各专业之间合作是共同目标。她希望,基层医疗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具透明度,让大众了解哪些才是基层医疗系统及地区药房的「成功」表现,清晰的KPI有助市民掌握资讯。

记者:仇凯瑭、林家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