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深圳多招引消费 港人北上过圣诞 学者倡商界主动救市

2023-12-20 08:00

圣诞和新年假期将至,市场预料不少港人会延续北上消费热潮。
圣诞和新年假期将至,市场预料不少港人会延续北上消费热潮。

圣诞节及新年长假期将至,市场预料不少港人会延续北上消费热潮。刚过去的周末,已有逾60万香港居民经各口岸北上,中港经济仍有待复苏,惟两地推行措施的成效却有差别,更有港人「反向」北上购买名牌,退税后比在港购买更优惠。多位经济学者分析本地和深圳的「救市招数」,指深圳多处设圣诞装饰「打卡位」、于口岸设免费接驳巴士等措施,明显针对港人而设,相反香港「走错位」,缺乏特色,期望商界能主动献计,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另有学者建议,商场应调整租户比例,让年轻人有更多创业机会。
 

内地多个大型商场设圣诞灯饰及布置,吸引港人北上「打卡」。
内地多个大型商场设圣诞灯饰及布置,吸引港人北上「打卡」。


根据入境处最新数字,显示上周末(16日及17日)共有63.6万香港居民经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大桥、罗湖及落马洲等口岸北上,而经各口岸入境香港的内地旅客仅25.9万人,北上港人再次比南下内地人多;翻查本港1月至10月的本地零售业销货价值(10月数字为临时估计),每月平均约为336亿元,综观近两年高位则在今年1月,达361亿元。

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指,相关数字反映香港零售业仍现疲态,因过去按月销货价值曾逾450亿元,中港通关后的数字比1月份更差。他直言,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本地零售数字在未来2、3年也难以重回疫情前高位。

中港经济仍有待复苏,惟两地推行措施的成效有明显差别。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讲师阮颖娴形容,内地零售及餐饮业同样缺人,但当局积极救市,想法具前瞻性及针对性,如八达通联通内地「一卡通」网络、于口岸开设免费接驳巴士线来往热门大型商场等,明显针对港人北上。此外,中国不设圣诞假期,过去取向也不会大事庆祝外国节日,惟现时四处也有圣诞装饰「打卡位」,她直言,「如果想做香港人生意,自然会以圣诞元素吸引港人。」
 

罗湖万象城多间名店试行「即买即退」的购物退税优惠。 网上图片
罗湖万象城多间名店试行「即买即退」的购物退税优惠。 网上图片


圣诞节长假前,内地再度「出招」吸引港人北上消费。自本月中旬,邻近罗湖口岸的大型商场「万象城」有23间商店试行境外旅客「即买即退」的购物退税优惠,当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港、澳及海外旅客可享接近9%折扣,即相当于「91折」。据了解,内地近年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及成都试行「即买即退」,深圳为第6个试点城市。

买名牌「即买即退」 价格实惠

香港过去一直以「购物天堂」美誉引以为傲,如今北上内地购买名牌可享「即买即退」,无疑进一步冲击本地市场。翻查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有港人早于10月便北上其他退税试点「反向」购买名牌手袋回港,并成功在7个工作天内透过支付宝退税,计算汇率后比香港价格便宜;有新加坡旅客也分享到上海购买名牌手饰后享有退税优惠。

李兆波认为,港人北上普遍采购日常用品为主,未见购买贵价品的热潮,加上近期港元汇价走强,即使推出「即买即退」也要留意汇率变动,计算是否「有赚」。他指,香港一直有代购市场,但港人偏向信任在欧洲或日本等地购买名牌的质素,故按其估计,「即买即退」未必会导致零售业销货价值大跌,反而对港人购物的「心理打击」更大。

回望香港在圣诞假期前推展为期5个月的「庙街夜巿」,阮颖娴直言,香港难以发展夜市经济。她指,内地规划早已划分为夜市区、文青区等小区,加上官民「上行下达」,一声令下已经可以迅速推动夜经济,惟香港即使「有样学样」,也要「说服」不同单位协作,顾及各个持份者需要,加上本地人力成本高,要本身劳动力不足的餐饮业再调配人手出外开办夜市摊位,处处受到掣肘。
 

有学者指,机票成本上升令港人减少到外地旅游。
有学者指,机票成本上升令港人减少到外地旅游。


加强商户参与细微活动构思

阮颖娴续说,全球航空业航班减少,乘飞机到外地的成本上升,已令更多人留港过节,但零售上未见起色,整体而言应搞好经济,其中商界的参与不可或缺,「很多经济活动应靠商界做,而非政府带头,商界才知道甚么是最新、最潮和最特别。」

她举例,简单如圣诞树等装饰,今年本港亦「缩水」,「市道不好,商界不会投放太多钱在装饰上去吸引顾客」,故政府应从宏观角度专心搞好经济,细微活动如夜缤纷等可留给商界构思。

港商场定位单一缺新意

香港恒生大学市场学系助理教授邝家麒亦指,政府不宜过度介入市场,「政府的角色可能是为内地旅客提供便利出入境的措施,如两地交通配套或放宽签证限额等,其馀活动如夜缤纷、庙街夜市等,应留待商场或零售商各师各法。」他提到,本港商场定位单一,商户千篇一律,多是大型零售商进驻,缺乏特色,「去完一个商场不会想去另一个,但内地的商场有不同主题,店铺也不一样,会令人想探秘。」

邝提议,本港商场可从租户组合上着手,例如80%租给大型零售商,其馀20%租予特色小店,可以「年宵」摊档的模式,甚至可与大专院校的创业计划或课程合作,让年轻人发挥创意、实际营运店铺,相信同时可带给消费者新鲜感。
 

有人在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发文称旅发局派发现金礼包。
有人在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发文称旅发局派发现金礼包。


展览主办单位补贴交通费 吸引游客蜂拥领取

自中港通关以来,香港旅游发展局先后推出「香港有礼」及「香港夜飨乐」,向访港旅客派发餐饮消费券等礼遇,惟近日网上流传,局方「再接再厉」改为派发现金,旅客闻讯即蜂拥至某大型展览领取「优惠」。本报就事件向旅发局了解,证为展览主办单位发放的「旅客交通资助」,与局方无关。

亚洲顶尖教育博览「学与教博览2023」上周于湾仔会展举行,吸引不少教育界人士前往参观,惟有旅客以「香港旅游发展局发礼包了」为题,于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发文,指到场旅客凭内地电话注册,即可获得200港元现金及存有100港元面值的交通卡。

从图片可见,分别有两张100元现钞,而交通卡印有旅发局旗下「香港会议及展览拓展部」的简称「MEHK」。有网民留言指,成功以两个内地电话注册,取得400港元现金及2张交通卡。
 

200元现金实为主办单位派发的交通津贴,非旅发局提供。
200元现金实为主办单位派发的交通津贴,非旅发局提供。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讲师阮颖娴同样留意到相关帖文,直言较少见直接派现金给旅客的做法,「送赠交通卡属『正常』,餐饮券也会蚀行政费,派现金不会倒蚀吗?」本报就此向旅发局查询,获回覆指,「有关港币200元现金是由活动主办机构派发,并不属于旅发局『香港有礼』会展旅客礼遇的内容。」

传统盆菜遭「夹击」 生意额难复疫前水平

疫后首个圣诞及新年档期,有传统盆菜公司老板分享,面对新派盆菜及内地市场夹击,生意回复疫情前的70%至80%已可接受。

近日社交平台涌现大量盆菜广告,八味香帝皇盆菜负责人柯先生指,今年生意较疫情3年畅旺,截至冬至前一星期,正日已有60至70张订单,还差20%就追回疫情前的生意额。他直言,盆菜市场竞争渐大,有公司主打迷你盆菜,或配上炒饭、汤水等的套餐形式吸客,价钱更越做越低,「正常有鲍鱼、海味,除开都要150元至160元一个人,但有些公司降价至90元至100元。」他指,有2个相熟的盆菜商已结业离场,供应海味、酱料及枝竹的公司也受到冲击,只盼农历新年的生意能重上高峰。
 

内地超市售卖港式盆菜礼盒。
内地超市售卖港式盆菜礼盒。


近月港人北上兴起逛「大型超市」热潮,其中有超市售卖「港式盆菜礼盒」,内附鲍鱼乾、干贝、海参等食材,更备有详细烹饪教学,市民可跟随指示自制盆菜,售298元人民币。

有网民指,该盆菜制作程序多,是「功夫菜」,但成功制作甚具满足感。柯先生直言,内地盆菜如同早前港人北上购买大闸蟹一样,对香港市场「肯定有影响」,「客人会因为价钱便宜而购买,即使味道不理想,也令香港做少一单生意。」

记者:仇凯瑭、林家希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