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推全港首个问诊应用程式「AI虚拟病人」 用以培训医科生未来或作考核

2023-11-08 18:48

港大公布「AI虚拟病人」研发成果,左起:张慧、黄智杰、许长峯、阮子瀚、计算机科学系学生。
港大公布「AI虚拟病人」研发成果,左起:张慧、黄智杰、许长峯、阮子瀚、计算机科学系学生。

人工智能急速发展,港大于今年研发,同年8月推出全港首个问诊应用程式「AI虚拟病人」供医科生培训,今日(8日)公布研发成果,现时约有30位不同性格的「病人」,成本在每月200元美元内,占传统临床教学的5%,提供多国语言,医科生更即场示范用广东话与「病人」沟通。有教授指,程式目前主要应用于4年级医科生的乳腺外科教学中,未来或作考核用途。港大更与国外大学合作推全球首个跨地域虚拟临床教学。

透过程式可让医科生感受及训练即时判断能力

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医生许长峯表示,程式可让病人了解更多不同罕见病例,如大肠发炎这类急性问题,病人需立即送往手术室,透过程式可让医学生感受及训练即时判断能力。他续指,未来冀透过程式训练医学生向不幸患癌的病人宣布坏消息和协商。不过许亦说,程式是辅助用途,医学生仍然需要用传统临床训练不同能力,如与病人面对面沟通时的所需要的共情力。

许长峯(右)表示,程式可让医学生了解更多不同罕见病例。
许长峯(右)表示,程式可让医学生了解更多不同罕见病例。
许长峯(左)指透过程式可让医科生感受及训练即时判断能力。
许长峯(左)指透过程式可让医科生感受及训练即时判断能力。
程式由许长峯(右)与港大计算机科学系博士阮子瀚(左)携手研发。
程式由许长峯(右)与港大计算机科学系博士阮子瀚(左)携手研发。
医科生即场示范在程式与「病人」沟通。
医科生即场示范在程式与「病人」沟通。
港大出全港首个问诊应用程式「AI虚拟病人」,供医科生培训。
港大出全港首个问诊应用程式「AI虚拟病人」,供医科生培训。

程式由许长峯与港大计算机科学系博士阮子瀚携手研发,团队参考真实病例,设计出不同性格和病历的病人案例,研发「人性化」的虚拟病人,供医科生模拟诊症。即使是同一个病历个案,「病人」的回应也不同,如程式中有较年长的「病人」,回应会较含糊,亦有很「暴躁」的病人,让医学生学习应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学生在整理病历后,可与医学院老师进行个案讨论与分析。

许长峯今年10月初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外科专科医生吴思宁合作,推全球首个跨地区虚拟临床教学,相互设计不同的病例个案,供2地医学生通过程式问诊、在线讨论个案及分析病人的病理资料。许长峯表示未来将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

记者 谢晓雅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