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究团队发现可改善肝功能胆汁酸 成果已在医学期刊发表

2023-11-08 14:32

浸大研究团队发现胆汁酸「猪去氧胆酸」可改善肝功能。萧博禧摄
浸大研究团队发现胆汁酸「猪去氧胆酸」可改善肝功能。萧博禧摄

「吃了睡,睡醒再吃,没良好生活方式的猪,为何总是难以患上糖尿病及脂肪肝?」怀著这疑问,香港浸会大学团队翻查中医典籍《本草纲目》,原来500多年前已记载猪胆可治疗糖尿病。团队及后研究发现,以猪命名,在人体肠道也能产生的胆汁酸「猪去氧胆酸」(HDCA),能达「肝病肠治」之效,透过重整有益肠道细菌的群落,改善肠道和肝脏之间的代谢互动,近乎零副作用地治疗目前没有针对性药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结果已发表于著名科学期刊《Cell Metabolism》。 

距成为正式药物料仍需5至7年

领导团队的浸大中医药学院署理院长兼中医系统生物学讲座教授贾伟表示,从前期研究可见,HDCA可在3至6个月内产生明显疗效,接下来将与内地研究者合作进行一、二期临床试验。他估计HDCA要正式成为药物仍需时5至7年,由于提取或合成难度不高,相信药价不会太贵。

今次研究成果已于医学期刊发表。萧博禧摄
今次研究成果已于医学期刊发表。萧博禧摄
贾伟形容今次发现是「老药新用」。萧博禧摄
贾伟形容今次发现是「老药新用」。萧博禧摄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慢性肝病主要成因之一,其特点是肝细胞中有过多脂肪积聚,而且并非由摄取酒精所引起。贾伟指,该病在香港的流行率约3成,即每10人就有3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此外,这病常有其他并发症如二型糖尿病和心脏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没有获准出售的治疗药物,只能透过少食高脂食物,多运动等生活方式上的转变改善病情。

贾伟提到,「猪去氧胆酸」(HDCA)的命名,估计来自于这种胆汁酸先从,猪身上发现;实验发现,人、小鼠及猪体内都有这种胆汁酸,以猪的猪胆酸比例最高,达76%。一项研究亦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HDCA水平占0.5%,显著低于健康人士的2%,这驱使团队探索HDCA的潜在治疗作用。

他续指,HDCA非直接以肝细胞为标靶,从而发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它作用是改善肠道环境,促进肠道荷尔蒙GLP-1分泌,降低血糖,作为药物可同时降脂、降糖及抗炎,而人体内本身已有HDCA,意味作为药物的副作用轻微。

被问到研究与中医的关系,贾伟笑言「可以说有,也可说没有。」他称,猪胆粉的中药作用是消炎明目,非治糖尿病及脂肪肝,形容现在是「老药新用」;不过,猪胆粉有大量HDCA,这成分可说是中药的新药。

至于是否服用猪胆粉也能有效预防脂肪肝?他指中医或处方猪胆粉治疗脂肪肝,不过HDCA是「很纯」的药物分子,类似西药化合物,作为单一分子,其药理机制非常清晰,容易评价;而后者则有许多其他杂质,部分或抵销HDCA的作用。他强调,两者差别很大。

记者 萧博禧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