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申诉王 | 兼职「炒散」未出粮已欠28万巨债 应徵服装包装员堕求职骗局

2023-10-16 08:00

星岛申诉王 | 兼职「炒散」未出粮已欠28万巨债 应徵服装包装员 堕求职骗局
星岛申诉王 | 兼职「炒散」未出粮已欠28万巨债 应徵服装包装员 堕求职骗局

不少求职者近年喜欢找俗称「炒散」的工作,一来时间较弹性,二来亦可以当兼职,但当中暗藏求职陷阱。《星岛申诉王》接收一宗个案,当事人原意找一份「炒散」工作当兼职,岂料未出粮就欠下28万元债项。

【点击睇事主带钱返工受骗经过】:

不少求职者近年喜欢找俗称「炒散」的工作,一来时间较弹性,二来亦可以当兼职,但其实当中亦暗藏求职陷阱。
不少求职者近年喜欢找俗称「炒散」的工作,一来时间较弹性,二来亦可以当兼职,但其实当中亦暗藏求职陷阱。
化名刘小姐的苦主,早前在网上「炒散」群组留意到「服装包装员」这份工作,于是私信联络发帖者见工。
化名刘小姐的苦主,早前在网上「炒散」群组留意到「服装包装员」这份工作,于是私信联络发帖者见工。
骗徒声称,称服装包装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贴标签、检查和包装衣服等。
骗徒声称,称服装包装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贴标签、检查和包装衣服等。
当刘小姐落搭应聘,骗徒便称上工前要接受3天线上培训。
当刘小姐落搭应聘,骗徒便称上工前要接受3天线上培训。
所谓的线上培训原来非常儿戏,只是不断在网上为时装评分,以35件为一个单位,评分完毕便能分到佣金。
所谓的线上培训原来非常儿戏,只是不断在网上为时装评分,以35件为一个单位,评分完毕便能分到佣金。
刘小姐曾经到骗徒声称的元朗分公司视察,揭发没有该单位,可惜之后骗徒藉词圆谎,刘小姐没有深究下去,错失踢爆骗局的机会。
刘小姐曾经到骗徒声称的元朗分公司视察,揭发没有该单位,可惜之后骗徒藉词圆谎,刘小姐没有深究下去,错失踢爆骗局的机会。
网上培训期间,骗徒突然要求刘小姐要就「限定服装」补钱,才能继续评分,否则便完成不到该轮培训。
网上培训期间,骗徒突然要求刘小姐要就「限定服装」补钱,才能继续评分,否则便完成不到该轮培训。
当刘小姐补钱补到超过10万元,她曾怀疑被骗,并于8月底到元朗警署报案。
当刘小姐补钱补到超过10万元,她曾怀疑被骗,并于8月底到元朗警署报案。
无奈骗徒捕捉到她想取回本金的心态,其后多次以不同名目,表示交回该笔钱就可以完成培训、取回本金并开始上班。
无奈骗徒捕捉到她想取回本金的心态,其后多次以不同名目,表示交回该笔钱就可以完成培训、取回本金并开始上班。
就是这样,刘小姐最终被骗去超过28万元。
就是这样,刘小姐最终被骗去超过28万元。
事件对刘小姐带来极大的财政和精神压力。她在受访期间情绪激动地哭诉说,被骗的款项除了少数积蓄,大部分是借回来的款项,包括信用卡透支。
事件对刘小姐带来极大的财政和精神压力。她在受访期间情绪激动地哭诉说,被骗的款项除了少数积蓄,大部分是借回来的款项,包括信用卡透支。
记者放蛇应徵所谓的「包装员」。当骗徒开腔、要求补钱进行培训,记者坚持不就范,骗徒立即大动肝火。
记者放蛇应徵所谓的「包装员」。当骗徒开腔、要求补钱进行培训,记者坚持不就范,骗徒立即大动肝火。
骗徒所用的公司名称,资料显示是一个海外非政府组织,在香港有注册,惟两个登记地址,分别为秘书公司和商务中心。
骗徒所用的公司名称,资料显示是一个海外非政府组织,在香港有注册,惟两个登记地址,分别为秘书公司和商务中心。
两个地址的职员均表示,相关组织疑似被骗徒盗用名称行骗。
两个地址的职员均表示,相关组织疑似被骗徒盗用名称行骗。
警方回覆《星岛申诉王》查询,表示这宗案件已经列作「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暂时无人被捕。
警方回覆《星岛申诉王》查询,表示这宗案件已经列作「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暂时无人被捕。
警方呼吁市民在网上找寻工作时,切勿轻易相信招聘广告或留言。对于声称能够赚快钱、对求职者要求又低的工作,要有所警惕。(来源:「守网者」)
警方呼吁市民在网上找寻工作时,切勿轻易相信招聘广告或留言。对于声称能够赚快钱、对求职者要求又低的工作,要有所警惕。(来源:「守网者」)
应徵前,应该先了解公司背景,如有怀疑,可以透过警方「防骗视伏器」评估相关网上平台帐户名称的风险。(来源:「守网者」)
应徵前,应该先了解公司背景,如有怀疑,可以透过警方「防骗视伏器」评估相关网上平台帐户名称的风险。(来源:「守网者」)

化名刘小姐的苦主,本身从事文职工作。早前她在网上「炒散」群组,留意到「服装包装员」这份工作。她见招聘广告列出的时间和地点都符合心意,于是私信联络发帖者。对方声称服装包装员的工作主要是贴标签、检查和包装衣服等。对方称入职之前,所有准员工要接受3天线上培训。

所谓的线上培训原来非常儿戏,只是不断在网上为时装评分,以35件为一个单位,评分完毕便能分到佣金。刘小姐第一天做了两轮培训,合共为70件衣服评分,赚了400馀元。

刘小姐直言:「其实一开始我都有怀疑过,这份兼职既不用当面见工、全部透过社交平台沟通,网上培训亦十分古怪。由于我准备选择在元朗上班,所以曾经问过该公司在元朗哪里,而对方的回覆刚好在我正职公司的附近,于是曾经趁午膳时间前往视察,却对方声称的单位并不存在。」可惜的是,刘小姐误信骗徒说法,就是声称自己在金钟办公室上班、不清楚元朗公司的情况等而未有深究,错失踢爆骗局的机会。

刘小姐之后继续接受网上培训。根据规定,员工要连续为35件衣服评分、做足一轮才有报酬,不能「断缆」;网上培训期间,骗徒突然要求刘小姐就为某些服饰补钱,才能继续评分,否则便完成不到该轮培训。「他声称如遇到『限定服装』,就要我垫支金额,每件要补的钱都不一样,由数百元至过万元不等,而且一旦开始补钱,几乎每件都是『限定服装』,最昂贵的一件要2万8千元。」 

当刘小姐补钱补到超过10万元,她曾怀疑被骗,并于8月底到元朗警署报案;无奈骗徒捕捉到她想取回本金的心态,其后多次以不同名目,表示交回该笔钱就可以完成培训、取回本金并开始上班。就是这样,刘小姐最终被骗去超过28万元。

这件事,对刘小姐带来极大的财政和精神压力。她在受访期间情绪激动地哭诉说:「这笔钱不是我的积蓄来的!有借回来的,也有卡数透支;我现在每次听到其他人提及诈骗、被人呃等字眼,我就觉得别人在取笑我。」庆幸的是,刘小姐丈夫得知事件后,不单没责怪太太,还愿意多做一份兼职,与太太共同面对债务。

骗徒继续「招聘」 记者放蛇实测

记者发现,事件中的骗徒继续在网上「炒散」群组,聘请所谓的「包装员」,于是放蛇应徵,发现行骗手法相同。直至骗徒开腔、要求补钱进行培训,记者坚持不就范,骗徒立即大动肝火。

骗徒所用的公司名称,资料显示是一个海外非政府组织,在香港有注册,惟两个登记地址,分别为秘书公司和商务中心。《星岛申诉王》记者到两个地址了解,职员均表示,相关组织疑似被骗徒盗用名称行骗。记者曾经发电邮到该组织的总部了解事件,惟截稿前未获回覆。

警方回覆《星岛申诉王》查询,表示这宗案件已经列作「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暂时无人被捕。根据警方数字,今年1至7月警方收到的网上求职骗案有2351宗,涉及金额超过5亿港元。

警方呼吁市民在网上找寻工作时,切勿轻易相信招聘广告或留言。对于声称能够赚快钱、对求职者要求又低的工作,要有所警惕。应徵前,应该先了解公司背景,如有怀疑,可以透过警方「防骗视伏器」评估相关网上平台帐户名称的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岛申诉王》为民请命抱不平、追踪城中热话,亦会搜罗坊间温情小故事。你申诉,我跟进,WhatsApp搵91999933,《星岛申诉王》随时候命!

立即报料:https://bit.ly/3IMunqd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