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破解基因突变致先天性巨结肠症机制 或有望成崭新治疗方向

2021-11-25 12:54

中大联同港大及伦敦大学学院,破解基因突变引致先天性巨结肠症机制。中大医学院图片
中大联同港大及伦敦大学学院,破解基因突变引致先天性巨结肠症机制。中大医学院图片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是新生婴儿中常见的肠胃蠕动障碍,出生后立即出现排便困难,严重可致命。这种疾病在华人中更为常见,每3,500人即有一人发病。许多婴儿在手术后仍会出现大便失禁和肠道感染等问题,甚至持续终生。

中大医学院联同香港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UCL Great Ormond Street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共同研究,发现 Sox10 基因突变会阻碍神经干细胞迁移到肠道,令肠道无法正常蠕动。其突变与负责调节肠道神经细胞早期发育的「钙黏蛋白-19」(cadherin-19)水平下降息息相关。因此,补充「钙黏蛋白-19 」或有望成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新治疗方向。

今次研究发现Sox10基因突变阻碍了神经干细胞迁移到肠道,导致肠道中神经干细胞减少。此外,团队更发现Sox10基因突变后无法与制造「钙黏蛋白-19」的基因结合,导致其水平下降。在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动物实验中,团队证实「钙黏蛋白-19」水平降低阻碍细胞迁移。相反,当为带有Sox10基因突变的神经干细胞补充「钙黏蛋白-19」后,细胞迁移可得到恢复。

研究报告通讯作者、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陈活彜教授强调,新发现不仅破解了Sox10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机制,更反映了「钙黏蛋白-19」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潜在治疗靶点,可藉着开发增加肠道「钙黏蛋白-19」水平的治疗方法,让患者神经干细胞迁移回复正常。

中大副校长、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岑美霞教授表示,研究揭示了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迁移出现问题,从而加深对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认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