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会选举|愿提名非建制派人士 姚志胜:符合中央不搞「清一色」政策

2021-11-10 14:01

全国政协委员姚志胜表示,愿意提名非建制派人士,是尊重他们所代表的声音。资料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姚志胜表示,愿意提名非建制派人士,是尊重他们所代表的声音。资料图片

2021年立法会换届选举的提名期由10月30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今次选举其中一个焦点,是非建制派人士能否获得足够提名入闸参选。全国政协委员姚志胜撰文,称他本人和一些第五界别的选委,愿意为一些非建制派人士提名。他强调,不是认同被提名者的政见,主要是尊重他们所代表的声音和民意,希望选举更具竞争性,更有代表性。

姚志胜指出,为非建制派的泛民人士提名,符合中央不搞「清一色」的政策精神。而带动各方面选民参与选举,有利于新一届立法会和特区政府产生之后做好凝聚人心、重新出发的工作。

姚志胜全文如下:

为何提名非建制派人士参选立法会?

这次立法会选举,我为非建制派的泛民人士提名。有朋友问,你是代表国家利益的第五界别选委,与非建制派人士的政见不同,为何给他们提名?这个问题值得认真回答。概括来说,主要理由有三点:第一,落实中央有关「爱国者治港」不搞「清一色」的政策精神;第二,为一些非建制派人士提名不是认同被提名者的政见,主要是尊重他们所代表的声音和民意,使选举更具竞争性,更有代表性;第三,带动各方面选民参与选举,有利于新一届立法会和特区政府产生之后做好凝聚人心、重新出发的工作。

符合中央不搞「清一色」政策精神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央对泛民人士的基本政策是什么?「一国两制」本身就包含对不同政见人士的善意和包容。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特别指出:从中央来说,只要爱国爱港,诚心诚意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不论持什么政见或主张,我们都愿意与之沟通。习主席的这段话,就是中央处理与泛民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年来,中央对泛民一直保持包容态度,在政治上给予泛民人士各种空间。即使泛民在过去的「修例风波」及「黑色暴乱」中,整体上扮演了极坏的角色,产生了极坏的作用,但中央仍然没有放弃泛民,还是给泛民机会和空间。

全国政协副主席、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正是根据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在关于落实「爱国者治港」的讲话中强调,「爱国者治港」绝不是要搞「清一色」。他说,香港绝大多数市民素有爱国爱港的传统,「爱国者」的范围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广泛的。他还特别谈到,对于一些人对国家、对内地了解不多,甚至对国家、对内地存在各种成见和偏见的取态,中央是理解和包容的,也坚信他们会继续秉承爱国爱港立场,与反中乱港分子划清界限,积极参与香港治理。夏宝龙副主席讲不搞「清一色」,就是给泛民参与香港治理的机会。港澳办常务副主任张晓明在解读不搞「清一色」时说得很直白:泛民里面也有爱国者,他们仍然可以依法参选、依法当选。

事实上,新选举制度也为泛民预留了空间:不仅保留了泛民占优势的某些功能组别的个人票制度,而且在外界最关注的地区直选中实行「双议席单票制」,让泛民有机会凭藉选票优势,稳取地区直选的半数议席。

显然,为非建制派的泛民人士提名,符合中央不搞「清一色」的政策精神。

希望选举更具竞争性更有代表性

在新选举制度中,选举委员会中增加了第五界别,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组成。第五界别的这些人士国家意识强,由他们担任选委,有利于在选举委员会中强化国家元素,把维护国家和香港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新选举制度规定,立法会候选人须获得选举委员会每个界别不少于2名委员的提名。这样,爱国爱港的选委尤其是被称为国家利益代表的「第五界别」选委,被视为提名的实际「把关者」。

今次立法会选举是新选制下的第一次立法会选举,是立法会各方势力结构重新整合的重大契机。对于泛民中有意参政的政团和人士来说,这是一个机不可失的重大机会,失去今次机会,有可能丧失在香港政制发展中的角色。一些非建制派人士积极寻求参与选举,是与新选制相向而行,对自己对香港都有好处,是中央乐于见到的。

本人认为,非建制派人士参选,不仅为相关的政团和个人拓展了政治空间,更大的意义在于,他们作为建制派支持者以外市民的利益代表,进入立法会表达诉求,争取利益,代表他们的选民监察政府、质询官员,使香港的多元声音和利益得到反映和照顾。这也是实现良政善治的需要。本人和一些第五界别的选委,愿意为一些非建制派人士提名,当然不是认同被提名者的政见,而主要是尊重他们所代表的声音和民意,希望选举更具竞争性,更有代表性。

有利于做好凝聚人心重新出发的工作

国家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最大范围团结、凝聚香港绝大多数市民,支持香港回归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新选举制度本身体现了「一国两制」的这种大统战精神,为不同方面的人士预留了参政空间。我们落实新选举制度,理所当然应该体现这种精神。

当然,一些第五界别的选委确实对提名非建制派人士感到有些敏感,这既是因为一些选委与非建制派人士的政见不同有关,更是担心「提错名」。这些选委对提名采取慎重态度,需要一定时间了解情况并认真考虑斟酌,是可以理解的。本人高兴地看到,一些非建制派人士的提名问题差不多都能够得到解决,地区直选的选区大都会有非建制派人士参与竞争。这有利于增加各方面选民的参与,提高投票率。一些非建制派人士及其支持者能够参与投票,有利于争取人心回归,有利于新一届立法会和特区政府产生之后做好凝聚人心、重新出发的工作。

姚志胜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