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6%沼泽地遭填平 环团批南大屿山保育不合时宜

2021-09-28 17:10

贝澳的潮间带泥滩。圆圈图为卢氏小树蛙。 WWF图
贝澳的潮间带泥滩。圆圈图为卢氏小树蛙。 WWF图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今日发布香港首个关于南大屿山流域的全面分析,揭示南大屿山流域的珍贵生境并未获得适当保护;当中以贝澳的情况尤为严重,该流域的郊野公园范围外有约37% 未被发展的保育用途地带,面临因生态破坏和不适当发展造成生境损失的风险。WWF促政府修例,并采取全面保育政策,保护生物多样性丰沛的南大屿山。
 
研究在上年6月展开,至今年9月初结束,审视南大屿由十塱至水口的流域内的重要生态,包括次生林、淡水沼泽、沿海泥滩、红树林及沙坪等。WWF强调,南大屿流域生态是重要野生物种的栖息地,例如有极具保育价值的卢文氏树蛙和中国鲎。

研究报告分析指,「绿化地带」及「海岸保护区」内未被发展的私人土地缺乏法律保护,由于法例不合时宜,即使不适当的发展项目位于保育用途地带内,规划署仍无权执法。报告又提到,研究区域内估计有6%的沼泽地于过去10年被填平。丰富生态不仅被破坏,当松散的泥土被冲入溪流,亦会影响南大屿山溪流和近岸水域的水生生物。
 
WWF高级政策保育主任陈颂鸣表示,整个南大屿山海岸的淡水沼泽地和湿地,就算被划为「海岸保护区」或「绿化地带」,多年以来不断受倾倒泥头及建筑废料所影响,野生物种的重要生境如次生林和淡水沼泽等已被破坏,并被改变成摆放货柜、停车场或露营车车场等用途。其中例如早前贝澳的海岸保护区范围内的填土案,该地点的湿地被填平及兴建了一道砖墙,造成不可逆转的湿地丧失。
 
WWF指,为防止重要生境进一步丧失,建议「山海一脉」的保育方案,向政府提出7项建议,保持生态连通性,堵截不适当的发展和生态破坏行,包括修订《城市规划条例》(第131章)及《废物处置条例》(第354章),保护南大屿山郊野公园以外的重要生境,并采取有效的执法行动,以保持生态连通性;规定在郊野公园的私人土地上进行树木移除和土地平整工程,必须事先获得批准;推动土地拥有者、环保组织及政府机构之间合作管理私人拥有的淡水沼泽地;严格维持南大屿山现有交通限制;保护红树林,以维持生物多样性、提升气候变化的抵御力,并保护海岸线和沿海区域;将部分已分流的河水回流至河道,并移除或重新设计河道内的实体障碍物,从而恢复河道内生态流量和生态连通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以及须以生态友善的方式进行河域工程。

卢氏小树蛙。 WWF图
卢氏小树蛙。 WWF图

中华白海豚。 WWF图
中华白海豚。 WWF图

中国鲎。WWF图
中国鲎。WWF图
贝澳的潮间带泥滩。WWF图
贝澳的潮间带泥滩。WWF图
贝澳的一片湿地于2018年被填平及兴建了一道砖墙。WWF图
贝澳的一片湿地于2018年被填平及兴建了一道砖墙。WWF图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