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被质疑缺医疗经验 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将勤补拙

2020-01-12 14:48

商界出身的71岁范鸿龄获委任为医管局主席后,多次被质疑无医疗经验。范鸿龄今日首度以主席身份撰写网志,指自己为了弥补不足,只好将勤补拙,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访医管局辖下的所有医院和医疗机构,无论是龙头医院、以至地区的康复医院,由长洲医院到天水围医院,都走访了一遍,「数十年的管理经验,使我相信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明白前线的需要」。

范鸿龄表示,除了各专科和医疗部门外,自己亦有近距离了解了医院运作的种种,衣、食、住、行,由洗衣房至中央厨房都到现场了解过,医院全年无休、廿四小时运作的模式,简单如每日向住院病人派发三餐,都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他曾走访不同的医院,尖端先进的医疗科技固然引人入胜,但庞大的医疗需求更加使人咋舌。「但令我最窝心的,是忙得喘不过气来的医护人员,即使有多忙也时刻以病人的福祉为念。我走访医院时,观察到一间医院的病房天花板,画了不太专业但却色彩缤纷的图画,细问下得知是有同事担心长期卧床的病人,一天到晚都只能仰望天花,所以希望用图画尽力为他们添上色彩。」

他续说,也许图画本身并不专业,但同理心背后反映的正正是前线医护「以人为本」的专业精神。「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亦为我这个已经年届七十的「新人」平添一份压力。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可以让付出这么多的同事感到有前景和希望?香港的公营医疗要怎样发展,才不会辜负同事的苦心和付出?」

范鸿龄又指,香港人口老化,服务量不断增加,无论医护人员如何尽心尽力,整个系统亦难保有日会超出负荷;在公私营医疗失衡的情况下,即使能够增加人手,提升服务质素,市民最终会循环回到公营服务。公营医疗需要的是一套可长远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策略,这是一个整体可延续的出路,包括定位、发展方向以至同事的发展路线等,权衡轻重拟定出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或更长远的方略。

范鸿龄强调,「人」是公营医疗最重要的资本,医管局各级员工对机构发展同样重要,因此深信制定策略的过程绝对不可以闭门造车。故此,在上任初期已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会团体会面,稍后亦会争取与病人组织、以及其他持份者会面听取意见,因为措施要成功,不可能没有他们的支持。另外,他又提到自己成立的「医管局持续发展专责小组」已经有17名大会成员加入,小组会优先聚焦在挽留人手、专科门诊轮候时间和发展智慧型医院等策略,小组已在1月6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希望尽快完成研究,推出具体措施。

他承诺,无论如何,好好利用过去几十年累积的经验,为医管局的未来作好贡献,「这一段路,将会是我公职生涯最具挑战性的一段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