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周记|不怕北交所 最怕守株待兔
2021-09-06 06:39
上星期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会设立北京交易所,香港人自然关注香港的股票中心地位会否被削弱。内地加快开放和拓展国际市场,目的不在于取代香港,而是要拉动经济和产业升级,在不同城市大力挺下,中央提醒香港「慢进也是退」,就是这个道理。
一连六日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周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透过视像发言,宣布在北京设立中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一向以来,中央都注重扶持中小企,例如定向降准等金融措施,就是希望中小企能够受惠。中小企雇用人员总数多,是劳动市场的基础,成为推动社会繁荣的重要环节,故此中央一向扶持中小企不遗馀力。
新三板优化有国情需要
香港作为纽约、伦敦外,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今年上半年,集资额,更是全球第三。北京设立证券交易所消息公布,港交所股价略为下滑,市场人士自然议论新交易所会否削弱香港金融地位,甚至担心中央是在铺路替代香港。
内地现时有上海和深圳两个股票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市值规模已经超过香港成为世界第三的金融中心,但性质与香港对外完全开放不一样,将来的北京交易所相信同样是「内循环」模式,所以多设一家交易所去打击甚至取代香港的想法很难站得住脚。有这种看法的人,实在把香港看得太重,罔顾了现实。
北京要开设交易所,是国情上有需要。上海交易所总市值大,主要是有巨型国企股挂牌上市,同时有创业板。在深圳交易所挂牌的以民企较多,不少是创新科技公司,另外还有一个科创板。现时,北京还有一个「新三板」,是第三个全国性提供股份转让的场所,主要是服务一些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的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新三板」于二○一二年成立,原来是指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所以叫做「新三板」,随后逐步开放予非科技公司。北京交易所,其实是将「新三板」升格,让小微企,特别是科技公司能够更方便集资,也有振兴邻近地区产业的作用,可见三个交易所都各有定位,各自发挥作用。
香港与内地股市不同和最大优势,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过去一直是中国对外主要视窗,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全球超过七成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由香港处理,提供的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全球最多。香港能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优势主要是港元自由兑换和流通,资金来去自如,法规与国际接轨,国际银行与保险业务都非常发达,国际性相对内地强得多。
内地近年大力发展「内循环」,有港人关注香港可以扮演甚么角色。有政经猛人认为,香港作为中国与国际之间的超级联系人的角色,相信在可见的将来仍然非常重要。中央正大力发展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这是香港前途关键所系,要继续保持本地的竞争优势,就要研究如何能够连合大湾区的发展。现时,大湾区有不少地区都与香港的大学合作发展,中文大学(深圳)于二○一四年正式启用,到现在发展良好,今年初已签订协议在龙岗区开始附属学校,另外,港大、理工、科技大学、城市大学和浸会大学等都在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等地开设分校。从国家的整体规划,香港如果能够充分与内地融合,其实未来会有很壮阔的发展空间。猛人举科大落户广州南沙为例,指过去科大在科研和商科做得不错,但本地没有工业基础提供商业化应用的土壤,落户南沙后可以优势互补,前景值得看好。
与国际接轨机遇仍多
猛人坦言,香港未来关键不在于内地城市有竞争,而在于自己能否把握得到这些机遇。中国未来仍会在很多方面全力发展,在包括新能源、高新科技领域等,都希望能够取得全球领先优势,在产业升级下,如果香港守株待兔,优势很快就会消失,但如果能够同步向前,凭藉与国际接轨的特色,机遇就会愈来愈多。中央不可能因为顾及香港而放慢发展的步伐,不过,正如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所讲的:「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要记住就是不要麻痹大意,紧记「慢进也是退」。
所以,香港未来的发展,已不单是金融中心或者股票中心能否继续保有的问题,而是香港在中国发展当中的角色,如何能够有效担当和充分发挥。
陈约翰
港情周记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