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盘|港府两种防疫策略「不上不下」
2021-08-18 07:12
特首林郑月娥在两周前的八月二日,才宣布更改防疫政策,其中一项措施,是容许中风险地区的人士来港,若已打针并验出抗体,就可以将检疫时间由十四日减至七日。可是,这个措施推行了不足两个星期,就因为一宗曾验出抗体并获准检疫七天,其后却染疫并走出社区的外佣个案,昨天又决定取消这个验抗体可检疫七天的措施。
政府八月初推出放宽防疫措施后,坊间的抗疫专家,以及部分商界人士就有所质疑。抗疫专家已提出检疫七天是大漏洞,而商界人士包括行政会议成员林健锋及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则批评此举会影响香港与内地的通关,但港府则似乎仍然要「博一铺」。现在因为一宗个案又决定放弃七日检疫措施,未免显得港府的防疫策略有点「左摇右摆」。
官府中人则解释,验抗体减检疫期的建议,本就源自于防疫专家;但科学委员会前天开会后又认为,即使有抗体亦不能保证不会受感染,建议取消七日检疫安排,政府不可能不听取专家的意见。官府中人又指出,专家在六月建议以验抗体标准减少检疫期之时,Delta并未像现时一样肆虐,但现在愈来愈多打针后中招的个案出现,港府亦要因时制宜作出改变。
不过,港府这种「因时制宜」,亦反映政府在防疫策略上对于开放「国际关」与「大陆关」的举棋不定。香港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长期「闭关自守」对于与其他地区建立经济联系,不免有损害。港府八月初更改防疫策略,容许有抗体人士检疫期减至七日,明显是要放宽国际间的往还,加强香港与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可是,正如林健锋和田北辰等人的说法,此举必然会减慢香港与内地的通关步伐。林健锋就认为,以香港现时的经济定位,港府应该将与内地通关置于首位,为了与内地通关,其他旅游气泡、与国际通关的措施,都应暂时放在一边。
可是,港府内部却有意见认为,与内地通关的主动权并不在港府手上,与其等待内地「放行」,不如争取主动,先与国际通关。事实上,欧美等国家的商界,就一直埋怨香港的防疫政策过于严苛,希望可以放宽。可是,即使港府愿意取「国际关」而将「内地关」暂时放在一边,香港本土的疫情考虑又难以承受开放「国际关」的风险。由于香港的疫苗接种率现在只有五成,而长者接种率就更低,一旦开放「国际关」,必然增加输入病毒的风险,而香港现时的疫苗接种率,根本无法挡得住病毒扩散造成的人命伤亡和医疗系统崩溃。正因如此,港府唯有放弃七日检疫期,更将包括美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列为高风险地区,变相令香港对外交往安排「倒退」。
要改变这种尴尬处境,港府一是要大幅增加疫苗接种率,尤其是长者接种率,令香港可以承受开通「国际关」的衞生风险;另一个做法,是放弃「国际关」严防输入,令内地放心与香港通关。可是,港府现时在这两种策略之间却是「不上不下」,既无力大幅提升疫苗接种率,又不愿意跟随内地的防疫策略,最终只会「玩死自己」。
杜良谋
大棋盘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