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中俄军用造船合作进程 一个差异成关键

2022-09-03 11:13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日前宣布,俄第一艘量产型北极专用浮动核电站船体在中国某船厂开工建造,这艘万吨级大船预计明年年底前交付。消息引起不少关注,更有人联想到早前俄媒称「应该购买中国军舰」引发的热议。

浮动核电站就是飘在海上的核电站,核反应堆和其他发电设施都被安装在一艘特殊的驳船上,这艘驳船就相当于核电站的「地基」。

那为甚么俄罗斯要在中国的船厂下单?俄罗斯官方的解释是,该项目安排给中国企业,并不是因为俄方造船厂造不出,只是工期紧迫、本国造船工业订单已经排满,这才交给外国。

不过就有分析认为,俄罗斯造船工业已经衰落,如果在国内打造这样一艘万吨级的船壳,需要调动两家大型船厂,而且要等上10年。再加上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更是把更多的产能转移到了军用,导致其民用产能极为有限。

因此,俄罗斯核能企业做出向中国下单的决定,也就不出奇了。

俄罗斯依托前苏联的遗产,曾经在海军、造船领域领先中国很多,中国在苏联解体不久,还设法购买了四艘号称「航母杀手」的现代级驱逐舰。但中方在接收俄罗斯制造的后两艘驱逐舰时,就发现俄方在造船、军工上的实力似乎已经大打折扣。

就在同一时期,中国军工、造船企业则正在积蓄能量,迅速发展。几年后,中国海军的造舰行动就全面开始了。俄罗斯原海军副司令柯洛廖夫就曾经登上辽宁舰,见证了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成功起降,表情复杂。

就在今年8月底,他回应媒体查询时表示,反对俄罗斯从中国购买舰艇,「不认为是解决俄罗斯海军、增加舰艇数量问题的有效办法……俄罗斯造船业尽管存在客观困难,但有能力解决所有任务」。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普通的民船,到涉及核能发电的特殊驳船,中俄在民用造船领域上的合作愈来愈深入。在此基础上,中俄未来是否有可能在军用造船领域展开合作呢?

事实上,除了关乎「面子」,还有一个差异成为关键问题。

中俄两军在海军建设理念迥异,导致俄军未必能够用得了解放军的装备。目前,中国海军正在走向远洋、全球海军的方向,军舰都是为蓝水海军打造的,而俄罗斯海军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近海防卫,就算买了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也没有地方用。

此外,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对俄乌两国采取客观中立立场的中国,也不可能对当事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装备和平台。因此,尽管俄罗斯内部讨论激烈,但两国官方都没有涉及相关话题。

其实就算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中国最多也是曾经向俄军护卫舰提供过发动机。如果两国在军用造船领域要进一步深度合作,恐怕要等到俄乌冲突结束后才有条件了。

深喉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编按原题为「热议进口中国军舰后 俄罗斯向中国造船厂下了加急订单」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