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特首选举 一个夺权游戏
2022-05-11 08:00
这些风起云涌的反政府运动,背后就是一个夺权的游戏。
第一任特首,风云初现。1997年香港回归,第一届政府成立之时,按著美英两国这个盎格鲁撒克逊集团的设想,最理想是在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下台归国之后,香港最高权力的特首之位,就让最后一任的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接手。陈太本来只是一个殖民地技术官僚,其后英国政府锐意要将她培养成西方接受的标志性人物,还请出了当时的新闻处副处长麦奇连,为陈太重新打造形象。麦奇连出了两招,第一招是建议陈太穿旗袍,因为西方人对穿著旗袍的中国女人特别有感觉,第二招是建议陈太保持笑容,因为陈太原来的形象比较「冷面」,不苟言笑。麦奇连建议陈太经常对著镜子学微笑,因为满脸堆欢的高官,会更能够得到香港人的认同。顺带一提,这个故事是麦奇连告诉我的。
英国人的如意算盘最后没有打响,由于肥彭单方面启动政改,惹恼了阿爷。阿爷没有接纳英美首选的陈太做第一届特首,找来了「船王之子」董建华做特首,由于他有一定的英美关系,算是西方勉强可以接受的人物。
讲到这里,要介绍中美关系的中轴线。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当时奉行的是「联中制苏」的策略。到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大获全胜,这个策略本该慢慢画上句号。苏联解体后美国经历欢乐十年,小布殊于2001年上台,本是美国政策转向反华的契机。不过小布殊上台8个月,美国本土受到911恐怖袭击,小布殊马上转軚,改为拉拢中国对抗恐怖主义,放生中国「入世」。中美关系又再迎来友好的8年。
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插手香港政治,还比较克制。但董伯伯运滞,在2002年连任之后,翌年就遇上「沙士风暴」,楼价暴跌,23条立法就成了反政府藉口,搞出一个大游行,为他的特首生涯敲响丧钟。在2005年,当时的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上台。
第二任特首,水乳交融。现在回看,曾荫权这一任特首,由于其回归前财政司司长的背景,已是英美最能接受的一任特首,加上中美是在合作反恐的密月期中,「煲呔曾」任内的政治风波也特别少。
第三任特首,短兵相接。2012年曾荫权任满落台,当时的特首之争,可以说是和曾荫权友好的唐英年一派,对梁振英的一派。在选举期间,唐英年因被爆出僭建地宫丑闻而下马,《壹周刊》老板肥佬黎当时声称,他支持「共产党员」梁振英上台(肥佬黎自己认定梁振英是共产党员),目的其实是想激发香港的民愤,引发更大的民主浪潮。
2009年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2012年提出「重返亚洲」策略,把外交重心从中东、欧洲移往亚洲,其实开始把焦点对准中国。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美国已认定中国作为对手。
在梁振英任内,2014年就发生占中事件,最后虽然和平结束,但整个年青一代开始动员起来,为未来的动乱埋下伏笔。中美在港的政治交锋,短兵相接。
第四任特首,全面摊牌。2017年的特首选举,梁振英弃选,林郑月娥算是相对中性人物,在空隙之间上台。
要注意也同一年1月,特朗普上台,行「亲俄反中」策略,在2018年对中国打起贸易战。香港2019年就爆发风起云涌的反修例风波,在外部势力策动下,这场夺权游戏,已等不到特首选举了,直接发起街头运动,想将香港变乌克兰,最终目标是借香港乱局和贸易战,推翻中央政府。阿爷最后和外部势力摊牌,为香港订立《港区国安法》和完善香港的政制,彻底扭转乱局,李家超在新选举制度中胜选。
政治就是权力游戏,美西方不关心香港的民主,只想借机夺权。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既反映了台海冲突,更投影了中美血拼。国家已经历了百年变局,很大机会在2028至2030年,名义GDP将超越美国。中美关系只会变坏,很难变好,在这种政治环境之下,香港的政治风险会比预计的更高,未来五年,香港面对的艰难处境,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