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为何中央社报道「港人移民台湾难」?

2022-04-22 07:45

昨日(4月20日)台湾中央社的报道被香港媒体广泛引用,中央社推出「洋紫荆如何在台生根」专题,采访了不同社群港人在定居台湾时面临的各种困难,并指出港人目前在申请「居留」转「定居」过程中,面临的制度性问题。

内容讲到,在反修例风波之后,大量的港人选择移民台湾。第一段就讲明,在现有当地法规的限制下,包括流亡抗争者在内的不同群体港人,都在来台定居遇上重重关卡。

报道说,根据台湾「移民署」的统计,2020年获得在台居留许可的港人有1万813人,将近是2019年5,858人的2倍。2021年申请居留的人数更上升到1万1,173人。在获定居许可方面,2020年有1,576人,2021年则有1,685人。

仔细看这数据,2020年有超过1万港人申请居留,但实际上可以获得定居的只有1,576人,仅一成多一些。从这个数字都可以看到,想去台湾逗留就容易,但想获得定居许可,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报道指,曾经参与政治活动的港人,台湾政府就自2020年6月援引「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第18条等条文,以「香港人道援助关怀行动专案」协助他们。而根据统计,此专案援助超过130名港人。

报道指出,香港人在台湾的状态分为三种。第一是持旅游、商务签证赴台,属于「停留」,第二种是「居留」,即以就学、就业或投资移民等管道,在台较长时间停留。第三种「定居」,就是取得身分证,具有台湾的户籍。在港人方面,目前台湾政府仍将他们导入第二种即一般的就学、就业途径在台湾居留。报道就提醒,值得注意的是,依照现行法规,就业者没有申请定居的资格。

报道引述一名年龄稍长的港人阿K(化名),他被迫重回校园,还要先经历4年读大学加上5年就业的漫长等待,以及突破在最后一年每月收入达基本工资2倍的重重难关。报道另外亦引述化名Antonio和Lemon两位在台就业的港人,则只能在存够学费后,走上至少9年以上的就学定居之路。

至于无参与政治活动的港人,目前多以3种途径在台居留。持就业金卡的港人虽然可在台居留,但依旧面临和一般就业港人相同的问题,就是无法申请定居的困局。投资移民和专业移民是较常见的移民途径,多数港人以这两种方式在台居留。

不过,台湾政府在2020年修订了「港澳居民进入台湾地区及居留定居许可办法」,针对包括原出生于大陆、曾任职于大陆党政军相关职务等「涉陆因素」,加强了「国安」审查。投资移民John(化名)的定居申请就被当局否决了,他收到的通知书上直接写著他「原为大陆地区居民」。著名填词人潘源良的一名剪接师友人,则因多年前曾任职被认为是有大陆投资机构的亚洲电视,而迟迟无法通过审查。

投资移民May(化名)无休止的等待,已在台花费大量积蓄和时间开始感到不安,准备「二次移民」,由台湾转移到英国。

看完这篇文章,引起我留意的是,这不是一般台湾的民间新闻机构的报道,而是来自中央社,全名中央通讯社,目前是由台湾政府捐助成立的财团法人机构,简单讲就是台湾官方媒体,类同大陆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美国的美国之音,用政府钱营运的,相当官方。

报道标题上,用到「港人移民难」、「港人在台定居路困难重重」等字眼,很容易令想移民台湾的港人看到后却步。

在2019年反修例风波到2020年台湾大选之前,台湾的政客高调支持香港抗争运动,讲到好漂亮的「与港人在一起」。现实上,选举之后,抗争者去台湾敲门想「在一起」的时候,当局设立了重重关卡。

2020年, 5名乘小艇偷渡到台湾的港人被扣押,事件引发了一场风波,后来台当局就由扣留改为软禁。202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导5人前往台湾,再经美国方面安排赴美申请政治庇护,可见台当局没有意愿收留偷渡者。

当日在港搞暴力示威者,信了台湾政客的「站在一起」,今天是否已成为一只弃子呢?

李彤

全文刊《头条日报》专栏「巴士的点评」

编者按:卢永雄先生因个人事务,请假个多月,期间由《巴士的报》总编辑李彤撰写《巴士的点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