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美专家福奇:新冠变种层出不穷 染疫人群再感染

2022-04-17 16:12

美国纽约州衞生部门警告,变种新冠病毒Omicron(奥密克戎)BA.2的两个新分支BA.2.12和BA.2.12.1,正在州内迅速传播。

衞生部门指,新变种的传播速度比原来的BA.2快23%-27%,现时2款新变种已占纽约州约80.6%的新增感染个案,是新病毒在美国造成「重大社区传播」的首个案例。当局建议居民在复活节期间,注意防疫安全建议,并在室内配戴口罩。

鉴于纽约州病例增长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两周内平均每日新增个案甚至翻了一番,衞生部门一直调查原因,最终确定这两款新变种是新增病例飙升的元凶,目前尚未清楚它们的致命程度会否比BA.2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专家Stacia Wyman表示,新的子变体与BA.2的显著差异是增加了S:L452Q突变,该突变与免疫逃避有关,而休斯敦衞理公会医院副教授Wesley Long则认为,时间会证明新变种会否取代BA.2,但就目前而言,市民无须惊慌。

值得留意的是,所谓「免疫逃避」是指病毒能绕过人体免疫系统,从而感染人体细胞,意味著曾感染新冠病毒,或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群都可能再次遭到传染。

据GISAID网站数据,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至少有50个州和地区发现BA.2.12和 BA.2.12.1,英国、印度、德国和加拿大也陆续出现它们的身影。

除此之外,世界衞生经织亦正追踪Omicron的新亚种BA.4和BA.5。世衞新冠疫情技术部主管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周四表示,已在博茨瓦纳、南非、德国和丹麦等国发现BA.4和BA.5,但它们没有比Omicron原始病毒株更具传染性或致命性。她强调,世界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监测系统,并要保持追踪、分享和分析能力,从而应对可能即将发生的新冠病毒变异。

BA.4最早于1月10日在南非出现,截至4月8日,南非报告41例BA.4,丹麦报告3例,博茨瓦纳报告2例,英格兰和苏格兰各报告1例。至于BA.5,截至4月8日,南非已报27例,博茨瓦纳本周也报告5例BA.4和BA.5。从数据显示,两个新亚种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同时具有潜在的「免疫逃避」特徵,要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不单止BA.4、BA.5和BA.2两个新分支,Omicron重组变体XE近日也进入大众视线。XE是Omicron原始毒株BA.1和变体BA.2的组合,最早于1月19日在英国发现,目前已扩散到美国、泰国、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新闻网站The Conversation文章称,可能与国际旅行有关。

英国衞生安全局表示,病毒重组并不罕见,早前曾发现几种重组变体,例如Deltacron(德尔塔克戎),但最新数据表明XE可能更具传染性。截至4月8日,英国已发现约1179例XE病例,高于3月25日的637例,几乎翻了一番。XE的传播性比BA.2高12.6%。

据世衞官员范科霍夫的说法,世衞正密切关注,但XE目前未有较严重的变化,尚未能将其视为「引起关注或感兴趣的变体」。加州科学院科学负责人Shannon Bennett亦称,从公共衞生的角度看,XE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避」尚待确认,不能过早下结论。

哈佛大学公共衞生学名誉教授巴利·布鲁姆(Barry Bloom)表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法是制造更好的疫苗,或者,期待新冠病毒「进化得更不致命」。相比布鲁姆,更多人愿意采取更悲观的角度,分析新冠疫情。

美国《福布斯》杂志指,层出不穷的新变体提醒人们,还未到与大流行和防疫措施说再见的时候。拜登政府前衞生顾问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Michael T. Osterholm)本周表示:「我们可能已经与病毒和解了,但病毒并没有与我们和解......很明显,随著新变种的出现,病毒不会很快消失并进入休眠状态」。

而事实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早于2月时指出,病毒变异是一个生物学的特性,新冠也是变个不停,大的变异会几个月出现一次,是其生物学的特性。吴尊友对2022年终止新冠流行的说法,并非特别乐观,而是谨慎乐观。他认为从流行病学角度,目前不支持目前全球流行的第四波疫情是最后一波的新冠疫情,Omicron也不会是最后一种新冠病毒,未来或许有新的变异体产生,造成新的流行。

15日,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在CNN的采访中直言,传统的群体免疫概念可能不适用于新冠病毒,原因在于新冠病毒容易变异,两年多来,已经出现了5个单独变种。他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再加上现有疫苗和免疫并非持久,这些因素会导致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福奇的说法对某些鼓吹群体免疫的专家,可谓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深喉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编按原题为「美专家福奇:群体免疫概念或不适用 新冠变种层出不穷 染疫人群再感染」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